
天津美术学院简介
天津美术学院座落在海河之滨、三叉河口,位于天津市中心。其前身为北洋女师范学堂,1906年6月由中国近代著名教育家傅增湘先生创办,是我国最早的公立高等学府之一。
辛亥革命与"五四"运动中,涌现出邓颖超、郭隆真、刘清扬、许广平等一大批先进分子,成立了"觉悟社",并同周恩来、马骏等男校学生一起,领导了当时天津的反帝、反封建斗争,谱写了中国近代史上的光辉一页。
该校初期是师范教育的学校,1926年左右,专门设立了美术科,同时增设了西画、国画、图案三个专用教室。1929年美术科发展为图画副系,学校成为当时国内建制最完善的师范院校之一,设有家政、国文、英文、史地、教育、音乐、数学、理化和生物9个系,图画、体育2个副系,在校学生达350人。
新中国成立后,学院经过多次调整、易名,经历了河北师范学院、河北天津师范学院、河北艺术师范学院、河北美术学院、天津艺术学院等,于1980年2月定名为天津美术学院。
天津美术学院造型学院概况
造型艺术学院成立于2001年,是天津美术学院所属的含油画、版画、雕塑三个专业方向在内的教学机构,下设基础教学部、油画系、版画系、雕塑系等四个教学单位,培养本科生和硕士研究生。造型艺术学院所属各专业方向有自上个世纪50年代以来丰厚的教育教学的历史和经验积淀,有结构合理、力量雄厚的师资力量,教学与科研使用的“美术学实验教学中心”,设施完备,条件先进。现职教师48名,其中教授、副教授27名,研究生导师17名。在学学生637名,其中研究生110名。
造型艺术学院以造就基础扎实、有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的绘雕艺术人才为培养目标,以学科建设为中心,以教学改革为先导,以教学管理的科学规范为手段,提高办学实力和质量。本科教学在天津美术学院统一的学分制管理下,采用基础教学年级制与专业教学工作室制结合的教学模式,教学观念上强调人才质量意识的转变,强调教与学之间的重心转换,强调专业教学特色、特长的发挥,强调人才创造力的培养。日益提升的教学效率和质量使造型艺术学院成为我国最具影响力的绘雕艺术人才培养和学术研究基地之一。
造型艺术学院基础教学部负责油画、版画、雕塑等三个专业方向本科的专业综合基础教学,包括综合理论基础和综合造型基础,并以造型基础研究为课题培养硕士研究生。基础部教师多年从事基础教学研究,成果显著,功力深厚,富有教学经验。现有教师7名,其中教授、副教授2名,并有多名专业教师任课,研究生导师1名。现有学生131名,其中研究生7名。 为期一学年的基础部教学,以掌握造型理论知识,提高审美能力,掌握造型规律,提高表现能力为教学目标,以各专业方向共性的知识和技能传授与训练为教学内容,采用画室制的教学方式,力求全面提高学生的艺术素养,启发学生的思维创造力,为实现绘雕学科人才培养打下坚实的基础。
现任造型基础部党政领导
主任:郑金岩
党支部书记:任丽华
教学秘书(辅导员):常莉娜
在职教师 :郑金岩 赵宪辛 张弛 赵月儿 张伟 梁广明 吴洁

油画系师资队伍
在职教师
孙建平 张德建 王小杰 郑岱 周世麟 孔千 祁海平 马元 姜中立 于小东 刘军 袁文彬 任震宇 刘悦 段小刚 康永峰
历任教师
李骆公 穆家琪 付乃琳 秦征 邓家驹 刘天呈 周光玠 张世范 边秉贵 吕小鹏 张京生 沈尧伊 汲成 曹春生 王玉琦 张方白 忻东旺 王元珍 管勇

版画系师资队伍
在职教师
姜陆 陈九如 孙世亮 吕培桓 范敏 李旺 郭鉴文 周路 张莞 华绍莹 熊永平 付杰 杜超 石磊
历任教师
王麦杆 田昆 张坚如 王晶猷 孙廷卓 沈延祥 颜铁良 高振恒 常工 王少春 杨宏伟

雕塑系师资队伍
雕塑系的教师队伍经过近50年的发展与磨练形成了以基础教学和专业教学为主,注重雕塑艺术创作、教学、学术研究、艺术实践,结构合理的教师队伍。现有教师 12人,其中教授(研究生导师) 3 人,副教授4 人,讲师 2 人,助教 3 人。
历任教师:吴纯斌
现任教师:张向玉、房中明、李军、于世宏、景育民、陈钢、谭勋、李迅、刘金凯、李世伟、赵展、黄文智
天津美术学院中国画系概况
一、简要介绍
中国画系是天津美术学院直属系,共设中国画和书法艺术两个专业方向。
中国画专业方向:
中国画专业方向注重传统文化与现代理念的融合,注重中国画教学,创作和理论的研究,以人物、花鸟、山水为研究方向,实行分科教学,继承传统文化精髓,面向时代,力求在发扬民族文化的基点上,以科学和艺术的发展观指导办学,培养从事中国画创作的专门人才。

主要课程包括:中国画概论(系列课程);中国画专业基础课程,工笔人物画(人物画线描、重彩临摹、工笔重彩人物画写生)工笔人物画技法课程;水墨人物画技法,水墨人物画写生,技法分析(临摹);花鸟画临摹写生,山水画技法(临摹、写生)中国画经典作品分析鉴赏,中国画创作,中国画基础、篆刻、书法等课程。
书法专业方向:
通过对一定的文史、国画、哲学、古文字学、字画鉴定、美学等方面知识的深入全面的学习、研究,培养对中国书法具有全新的认识,并具有一定美术基础的,有较高书法、篆刻创作能力的人才。
中国画系教学体系的奠基者是我国著名画家美术教育家孙其峰先生。建国之后,先后在中国画系任教的教师有李智超、张其翼、李骆公、秦仲文、蒲松窗、李鹤筹、凌成竹、吴光宇、阎丽川、李景凯、溥佐、王颂馀、萧朗、孙其峰、段履青、梁邦楚等。还聘请人物画教学课程兼职教师蒋兆和、叶浅予、 黄均等先生到我院中国画系教授人物画。在长期的中国画教学中,陈冬至、白庚延、吕云所、杨德树、郑庆衡、杨淑涛、朱欣根、郎绍君、韩文来、傅以新、霍春阳等先生,在中国画教学工作中,为中国画系师资队伍建设、人才培养做出贡献,他们承前启后,为中国画教学师资队伍建设付出心血和努力,经过几代人的共同努力,形成中国画系教学师资队伍的整体优势。

在当代中国画教学中,何家英、颜宝臻、杨沛璋、李孝萱、李永文、刘泉义、贾广健、喻建十、李津、阎秉会、王慧智、刘文生、陈福春以及徐展、赵栗晖、董克诚、张彧、周午生、方勇等中青年教师在中国画系人物画、花鸟画、山水画、书法、篆刻等各学科专业教学中充分发挥了教学主导作用。以 何家英 教授为代表的中国工笔人物画教学居于全国学科前沿位置,在国内外艺术界、学术界产生广泛的影响。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