埃德加·德加 速写作品
速写·分析接下来的三个星期,还可以准备什么?
不是应试的速写,
而是生活和情感的速写
今年中国美院专业考试科目中新增了速写,美术基础的“老三样”——素描、色彩、速写终于整齐回归了。中国美术学院副院长王赞说,速写的增设,从学生自身美术发展要求上讲,是增加了一种基础能力的训练,而对学校所有专业方向今后的发展来说,都与速写有着直接的关系。
或许,对于有些考生而言,加了一门速写,等于多了一个负担,很多考生可能之前只会画石膏,速写几乎很少画,而得知要考速写的时候,培训机构也开始大力增强这门课的训练强度。
殊不知,速写,曾被中国美院院长许江称为艺术家的乐趣。许江曾说,如果有机会接触到美院的老师,会发现他们开会时最喜欢画速写。“不管面前是什么,一盆花,一只杯子,一个人……比如说油画系常青老师,开会时能把主席台上的人一个个画下来。”王赞也认为,一个艺术家成长的好坏,实际上就是自身速写能力的好坏,“速写决定了他今后是不是一个好的动漫画家,决定了他是不是一个好的设计师、好的画家。因此,加强速写,实质是加强对生活,对动的物体的理解,而不是应试、死板的理解。”增设速写科目的这个转变,是希望学生能从生活中把握艺术表现手法,在一个不得不考试的应试环境下,有一个相对能展现学生能力的检测点。
陈丹青 速写作品
三门考试,
最终拼的还是速写
离考试还有三个星期不到的时间,应该说,考生在这个时候,该掌握的基本上都掌握了,自己的水平在什么程度上,基本上可以说是“尘埃落定”。那么,此时考生除了日常的训练以外,还可以在哪些地方有所补充呢?
“现在,如果你已经非常了解中国美院考试各方面的要求了,更多的时间,我觉得应该坚持关注速写方面的提高。”王赞说,三门考试,最后还是拼速写。即便素描和色彩拿了高分,速写很弱的话,三门成绩不平衡,还是会丢分很多。“这个时候如果坚持每天画速写,画身边动态的人、事、物,不是只想着为了考试,恰恰能够在这段时间里,提高很快。”
但王赞也指出,现在社会上一些培训机构对于速写的理解存在很大的差别,理解还不到位,“社会应该全方位来关注这个问题,不能把速写的感觉带坏了。这样,不管是明年,还是后年,学生一样会在速写上拿到高分。今年速写是60分,明年可能100分,为什么要提高?因为速写有用,有意义。”
这种“自觉”地速写,王赞觉得如果能坚持下来,“对你艺术的一生都会有用,你会永远感谢为什么当初如此加强速写训练。”王赞举了许多中西方艺术家的例子,他建议考生可以看看这些大师的速写作品,比如西方的德加、马蒂斯、毕加索,中国的黄胄、陈丹青、何家英等,“他们的作品并不只是俗面的、流利的,情感才是最真实的体现,速写是品位的一种把握。”记者 马黎
速写与绘画的“天机”
黄胄 速写作品
速写的原意是提高绘画的一种方法、途径,也是创作过程中常用的辅助方法,如收集素材。在绘画艺术发展过程中,人们发现了速写形式性特性的另样趣味——高度概括的造型方式和率性的用笔方法。于是,速写又成了独立的绘画形式。画家、美术史论家给予速写如此高贵的地位,应该可以就此打住。但是,人们还是遗忘了它的另一个重要价值——滋养性。我所指的是速写对画家在绘画素养方面的滋养,这点与“拳不离手、曲不离口”一样,同时,速写又最能够反映出画家的绘画潜能。
记得有个资料,内容大致是说,早年陈丹青先生在北京遇到了刘国辉先生,请教速写之道。刘先生看到陈丹青的西藏系列速写,非常激动并断言:“后生可畏!”“不幸”被刘先生言中的陈丹青先生,日后不仅在绘画方面取得了杰出的成就,并对当代艺术教育的发展起着催化剂式的作用。我想,刘先生并没有什么算卦的本事,一定是从速写作品中发现了“天机”——画家的内在潜质。
书店里有刘先生的速写集子,断断续续地买了好多个版本。集子中内容很丰富,有路途的风景,小旅店、课堂、国外、国内走走停停中,遇到的点滴小事,速写记录着他的人生旅途,也记录着他的艺术态度与追求。我想,这也许就是刘先生在艺术中成功的重要原因之一吧。
在上世纪八十年代,吴山明先生的毛笔速写风靡一时,影响了一大批青年学子。吴先生绘画风格的形成显然得益于其在毛笔速写过程中的发现。至少,这一发现对其形成个性化绘画风格起着重要的作用。
大凡有成就的画家,在速写方面的学养皆功深而底厚,最典型的例子就是黄胄先生。黄胄先生以速写见长,风格鲜明,由此化解,形成个性化的笔墨语言,因此成就了黄胄风格,这是以绘画性角度得出的结论。而在如今拍摄技术高度发达的环境下,制作性因素逐渐将替代绘画性,这必将引发灾难性后果,绘画将失去它内在的原发性动力,而此动力乃是创造无可替代的源泉。
获悉中国美院从今年开始,在新生招生考试中要测试速写能力,这显然是一个睿智的举措。
■郑墨 己丑初冬于钱塘南岸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