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1月19日,由国家图书馆、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办,杭州十竹斋艺术馆承办的十竹斋木版水印非遗艺术传承文献展在国家图书馆举办。本次展览通过雕刻工具、古代雕版、笺谱、画谱、各类木版水印精品等150余件展品,展示了木版水印技艺的发展历程和在当代的传承现状。
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中心主任、中国艺术研究院院长王文章表示,十竹斋在木版水印的继承和保护发展方面树立了榜样,不仅将很多老艺人集中起来传承延续这门技艺,还在中国美术学院版画系设立“魏氏水版水印奖学金”,鼓励年轻人参与传承,并接纳外国留学生在木版水印工坊学习,这些都对非遗项目传承具有借鉴意义。
木版水印通过勾描、刻版、水印等繁复工序,复原传统书画艺术。据介绍,上世纪30年代,鲁迅与郑振铎耗时7年编印《十竹斋笺谱》,使一度销声匿迹的十竹斋木版水印重现生机;上世纪50年代末,浙江美术学院水印工厂的张根源、陈品超等人重新翻刻了《十竹斋印谱》,并复制了一批驰名中外的写意水墨画。2001年,师从陈品超、张根源的木版水印传承人魏立中创立杭州十竹斋艺术馆,并复制了《富春山居图》、《金刚经》、《雷峰塔藏经卷》等经典。(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