时下,画界玩水墨玩得心跳,各领风骚三五载,其美名,多元文化!高潮过后,能否平静下来,就看你的造化了!
中国政治经济持续发展,就像2008年奥运会开幕式一样,向全世界呈现的是中国文化的音符!这才是正脉!
当下,国家正迎头追上物质文明,祖先留下5千年的精神文明摆在哪儿。只可惜国人还正视与把脉不够!不然的话,社会不会出现那么多问题!
艺术是无国界的,是人类的共同财富,但一定要记住艺术家是有国界的!毕加索之所以成为毕加索、八大之所以成为八大,是因为他一个生活在西班牙,一个生活在中国!
中华文明之所以在世界范围内历史悠久,影响深远,是古老的易经文化将万事万物化于对立统一之中,谓之一阴一阳,相互转化,因势而变,变则通,通则久,但“度”的把握才是正脉!过了也不行,不到位也不行。“变”到“度”的恰到好处,生命才会光彩夺人!中国文化始终在变化中发展前行,并赋予不朽的生命气息。
中国画,吾称国墨,何谓国墨:“国”代表一个国家文化,“墨”是中国画的主要色彩。主张中国绘画的精髓与伟大源于笔墨。何为笔墨:从技术层面上讲是线条与墨的关系,也就是书法线条与水墨的关系。上升到文化层面上探究,易经与道教文化是最好的诠释。笔是线条即阳,墨是水即阴。中国画就是用智慧将阴阳调和自然,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才谓之中国艺术!
历史和时代已经证明,中国每个时代的艺术大师都是将笔墨转化自如的高手。如顾恺之、徐渭、八大、吴昌硕、黄宾虹、齐白石、潘天寿、李可染等。
现在中国美术界持水墨观点的艺术家多为20世纪60年代后培养出来的,那时候美术界有影响的美术教育家徐悲鸿先生倡导以西方素描来改良中国画,形成“画中国画而不懂中国书法”的怪圈。
尽管徐悲鸿对于笔墨在言论上否定多于肯定,但在具体实践上则是肯定多于否定。徐悲鸿在艺术实践中不仅没有放弃笔墨,还有选择地研究、运用和改造笔墨,努力把严格的造型与生动的笔墨结合起来。他的书法,特别是他笔下的骏马尤其受到人们的喜欢和认可,恰恰是笔墨的集中体现。其实,徐悲鸿50岁之后就意识到了笔墨重要性!他推出齐白石先生是最好的例证!只可惜后人没有正视到这一历史现象。
而正在这个时期,出现了一位大师级人物李可染先生。大师都是时代的灵魂人物,都是将笔墨转化自如的高手,但他们留下的画面又都不一样,都是表现自己所处时代的特点与高超的精神境界,这也是时代选择他们的原因之所在。为什么李可染在现当代受人推崇呢?上个世纪五十年代,西方绘画技法大行其道,李可染没有把传统笔墨丢掉,他抓住时代的脉搏,将传统笔墨发挥得淋漓尽致,将现代与传统结合得完美无缺:既有中国文人的笔墨精神与中国人崇尚的哲学思想,同时又和时代主题相符合。例如李可染的代表作《万山红遍》和《漓江胜景图》,都是传统和时代完美结合的经典之作。
中国画作为中国传统的绘画,它自成体系、博大精深,熔诗、书、画、印于一炉。可以说它是中华文化的一个缩影。
虽然古人有“墨即是色”的说法,那都是指墨的浓淡变化,墨分五彩,指色彩缤纷可以用多层次的水墨色度代替之。“墨分五彩”,古人所讲水墨都是在说画的色彩,而非整体。即使唐代王维《山水诀》曾言:“画道之中,水墨为上。肇自然之性,成造化之功。”“水墨为上”这只是一种单纯地以墨色作画的技法。墨即是水同时也再次得到了证明。目前画界就“水墨”无限放大,弄出什么水墨试验等,艺术有人做实验是好的,创新是艺术发展的必由之路,但度的把握才是正脉。
我曾在彩云之南生活了8年,对云南的山水、风土人情、特别是云南的奇花异草深深着迷。当时我一直在琢磨怎么能将这些奇花异草用大写意表现出来,一直尝试着,但没有感觉,找不到结合点。画出的画面了无新意。1998年,我离开云南,在深圳、上海、杭州生活了5年,后又赴欧洲游历了半年。在法国,拜访了法兰西艺术院院士朱德群先生。并结交了许多国内外艺术界朋友,使我受益匪浅,明白了艺术是无国界的道理,更知道了艺术家是有国界的!特别是朱德群先生大写意油画给我震撼很大,我与他的对话使我明白了他是用中国的哲学思想表达他对色彩的情感。他的画面光线(亮度)是中国的“阳”,色彩柔和是中国的“阴”。相互交融,痛快淋漓,恰到好处的色彩交合,正是中国文化的哲学智慧!西方的造型与色彩都比较科学化,他们是无法理解中国人所崇尚的“天人合一”的境界!这是朱德群先生抽象画被推崇和成功的原因之一。
因此,画中国画捏对了脉,才有方向,有了方向,才不会被迷惑!要超越历史,首先要了解历史!笔墨才是中国画发展的正脉!■卫 理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