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本报北京讯 10月25日,由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吉林省博物院、首都博物馆、北京画院联合主办的“松窗采薇——溥心畬绘画作品展”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展览汇聚了溥心畬的早期作品、渡海之前的作品以及渡海之后的作品100余幅,堪称近年来溥心畬在大陆的绘画展览中,作品涵盖时间跨度大、门类较为齐全的一次。
展览在吉林省博物院、首都博物馆以及私人藏家的多方支持下,得以汇聚了溥心畬的早期作品以及渡海前后的作品,较为全面地展出了溥心畬书画的整体面貌。吉林省博物院收藏的多幅嘉榞上款的作品,成为本次展览的一个特色。1948年溥心畬从南京游览到了杭州,时任浙赣铁路局局长的嘉榞久闻其名,接待了溥心畬一家,住在西湖苏堤边的“长桥招待所”。在这期间,溥心畬出于感激之情,为嘉榞绘制了《鲍照诗意图》、《奚官调马图》、《松隐图》、《秋山访友图》等作品,而这批作品则建构了本次展览中渡海前溥心畬作品的状态。
至于海后的作品则多来自于私人藏家,其中大部分源于溥心畬夫人李墨云,质量相对整齐,多套册页及手卷都颇为精彩。其中“指纹牧牛册”诠释了文人墨戏以自娱的书画心态,画家别出心裁地以指纹建构牛的身体,以笔墨补足四肢及头部,姿态各异,天趣自生。另一件《鬼趣图册》将小鬼身体的绒毛感以及轻盈、怪异表现得出神入化,令人叹服。
除此之外,展览还征借到一批画稿,作为溥氏作画前期酝酿的佐证。溥心畬代表了传统中国知识分子在面对世界新文化转型时众多反应中的一种典型。他的作品虽然没有新颖不凡的创见,却能赋予旧形式以一种新的艺术诠释,一种内在的生命力量。他极其看重文学涵养与才情,并以此作为绘画的基础与推力。反观当下,对于文学的博览以及书法的精研逐渐遭到越来越多的忽视,画家专攻绘事而忘却其他已经偏离了传统艺术讲究诗、书、画、印俱全的标准。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