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9月17日摄影报道 9月17号下午,由巅峰汇、水墨玩家和七月画廊共同策划的“松风水月”中秋雅集书画家作品展在成都会馆兰园举办。此次活动展出了郭汝愚,谢季筠,刘朴,陈滞冬四位巴蜀著名的书画家创作的四十幅中秋主题书画作品。

郭汝愚的中国画工写兼能,生活气息浓厚;谢季筠的书法体现了其讲究的看淡名利,静下心来创作的思想;刘朴的绘画作品强调中国传统绘画之人文精神与当代艺术家的独立个性;陈滞冬将宋人工笔的细腻与精湛融化到汉唐气象之中,让作品充满了人文气质的视觉振憾。四位书画家在艺术风格上各有侧重,为现场的观众展现了一场生动的视觉盛宴。

今日的作品展也展出了郭老的数副作品。郭汝愚,国家一级美术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四川省诗书画院专业画师,前创作研究室主任,成都花鸟画会副会长。今日,包括《海棠孔雀》、《梅花双鸽》、《杜鹃白头》在内的等郭老的多副经典作品都呈现在了兰园。郭老女儿郭曼琦告诉记者,郭老现在仍然每天坚持动笔作画,“一天不动笔,浑身就不舒服,今日也是借着中秋佳节来临之际,和书画界的各位老师和朋友小聚一起,聊天谈画,父亲很是开心。”
谈到艺术创作,今年72岁的郭老向记者表示,艺术讲究的是自由和轻松,随意就好,不能拘泥一格。他把自己的艺术创作风格称为:“有写意精神的工笔画。”“就是要让人看了后觉得轻松、舒服,不焦躁,不烦躁,这个才是书画创作的真正内涵。”
巴蜀知名的书法家谢季筠老师十分赞同郭老的观点。他还提到,艺术创作还更需要创新和突破。“每到一个阶段就要有一个突破点,这样艺术水平才会有提升,这对艺术家来说,是必不可少的。”谈到自己的作品,谢老还感慨道:“人在世上走一遭,总要做一些有意义的事,而我就是希望留下一些作品,将来被后人认可和赏识。”
两位老师还对当下学习艺术创作的年轻一辈表达了自己的忠告。郭老表示,艺术创作最重要的是内心情感的抒发,“千万不能急功近利,错失良机,把名利看得比艺术本源重要,这样就失去了艺术的真正内涵。”而谢老则表示,“成不成功,要后人来评价,创作的当下就是要求变,越是有内涵,越是有创意的作品,才会让更多的人赏识,这样才能传播开来,成为大家。”
四川师范大学文学院教授、博士生导师马正平教授在作品展现场告诉记者,两位老师都是巴蜀大家,他们的作品能给人带来美的享受,也正因为如此,他们的作品能被大家认可,他们的人能被大家敬仰,“现实生活太约束了,美的享受就是要让人学会放轻松,轻松自在才是艺术作品带给我们最大的福报。”马正平教授也告诫当下学习艺术的年轻人,一定要从艺术本源出发,不能让功利名气掩盖了艺术创作的本质,让艺术回归自然,给人轻松,这才是年轻一辈应该掌握和学习的。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