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艺术网讯 由中国美术学院、浙江美术馆和浙江省浦江县人民政府共同主办的“茀手拈花——吴茀之艺术展”将于2013年8月23日至9月10日在浙江美术馆7~10号展厅展出。届时将展出已故著名书画家吴茀之近200件作品,是对画家作品一次最大规模的集中展示。

已故著名书画家吴茀之
吴茀之(1900-1977),浙江浦江人,早岁毕业于上海美专,曾与潘天寿等组织创立“白社”画会,致力于研究与弘扬中国画艺术。历任上海美专教授,杭州国立艺专教授、教务主任,新中国成立后任浙江美术学院教授、国画系主任。吴茀之作为现代“浙派”中国画和教学体系的奠基人之一,为中国画的发展和美术人才的培养做出了卓越的贡献。著有《中国画理概论》、《画微随感录》、《中国画十讲》、《画论笔记》等。吴茀之先生是现代中国画大家,他擅长写意花鸟,间作山水、人物、走兽,素有诗、书、画“三绝”之称。绘画初学吴昌硕,后学“扬州八怪”,并上溯到石涛、八大、青藤、白阳诸家,悉心研究,力求变革。书法主攻《马鸣寺碑》及《石门颂》,书画交融,以诗入画,意在古拙丰泽,终成笔墨健拔,气势磅礴,艳而不俗,多而不乱,清丽超脱的艺术风格。
吴茀之的艺术创造无不洋溢着健康积极的时代精神和浓厚的生活气息。他善于从普遍的日常图景里,挖掘出别样的景致。1962年,吴茀之根据毛泽东主席的诗意,创作了作品《一唱雄鸡天下白》,画上仅有一只精神抖擞的公鸡,而略去一切背景,造型生动,笔墨简练,公鸡引吭高歌的神态,令人恍闻纸上之声;他画的《猫戏图》,立意高妙,画出了猫的生动姿态,展现了猫想抓鱼而不得的复杂神情,体现了画家高超的造型能力和笔墨技巧。塑造这样鲜活的形象,就是来自于他对大自然的深入体察,他认为:“画花鸟画的人,不仅要观察花鸟虫鱼,走兽飞禽,而且要领略大自然山水的气魄,以开扩胸襟,扩大视野。”他告诫自己的学生,“生活中的题材是很丰富的。要去发现那些看来似乎是很一般的情景。其实,一般中却也包含着不一般,这样作画的路子才会宽广。”
在吴茀之的作品中,这些从深入生活中获得的形象,包涵有作者的现实主义的理想,表现了艺术家的创作胆略,也给他的作品带来了一股清新的气息。他认为:“画家的劳动,就是为人民增添美的享受,要认真创造好作品,才能使观者感奋。人民需要欣欣向荣、奋发向上的健康美,所以我们画出来的作品,也应该是生气勃勃的。这只有到生活中,在祖国壮丽的山河中,在与劳动人民的接触中,才能丰富我们的题材,开阔我们的眼界,陶冶我们的磅礴之气。”他自觉地以创造美的作品为己任,在他看来,“作画贵在认真,想多作一点,但第一是要作好,广大人民需要更多更好的作品,我们画家还要加倍努力”。
据悉,本次展览集中展示了近200 件吴茀之作品,还有一大批珍贵的文献资料,是迄今为止最大规模的吴茀之艺术展,对体现吴茀之的美术思想和艺术成就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很值得一看。

茀手拈花·吴茀之艺术展将亮相浙江杭州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