张凭
别名张有道,男,汉族,1934年生,河南省新乡人。1951年于新乡市文化馆从事群众美术工作。1962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后留校任教。曾任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画系山水画室主任、教授。中国美术家协会会员。1961年毕业创作《山河咏》,1964年创作《忽报人间曾伏虎》被中国美术馆收藏;1979年创作《烟霞天都》为人民大会堂陈列、收藏;1984年创作《漓江胜境图》由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丹麦首相;1985年创作《江峡帆影》由国家领导人作为国礼赠送巴西总统。80年代以来,陆续创作了反映时代风貌和民族精神的巨幅《黄河》、《太行赞》、《龙羊峡之夜》、《燕山雪霁》、《砥柱》、《屹立》、《海》等。出版画集:中文版《张凭山水画集》(1984年)、英文版《水墨天地-张凭山水画集》(1986年)、日文版《张凭山水画集》(1992年)、中英文版《张凭山水画集》(1995年)。
《屹立》获1992年全国美展金奖。
《海》为1994年全国第八届美展优秀作品展获奖作品。
1988年至1992年三次在日本东京等地举行个人画展并讲学。作品多次在日本、美国、新加坡、香港、澳门、台湾等国家、地区展出和出版。
张凭画风的转变始于80年代中期。其时创作的《朝渡图》、《月光》等作品中,已不再使用以前习惯使用的线条,而主要靠墨色的浓淡或胶矾的特殊效果来表现。1986年所作的两幅《月夜》,分别以水墨和淡彩绘出,一粗一细,但都画出了月照江河的光亮感和深邃意境。1988年的《芦荡月色》和1990年的《冬旅图》、《秋收时节》等作品,已形成了他自己独特的山水画风格。这类作品多以林木、远山为主体,层层渐进,有较强的纵深感。画中略加人物、房舍等进行点缀,使总体上有一种创造意境的抒情感。
如果说80年代中期的转变主要是体现画家侧重于绘画语言的探索,表现为对自然景象的描写的话,那么,90年代初的第二次转变,则体现了他在创作构思上的变化,既在山水画社会性主题较强的作品创作的发掘上和表现手法上,更加严谨、细致和深入。
艺术家的探索往往不是呈单线进行的。在80年代中期描绘霜林山水画的同时,张凭还有另一方面的探索,即沿着60年代中期《忽报人间曾伏虎》等一类社会性主题较强的作品创作。1982年所作《黄河》便是这一方面创作的成功之作,它看上去很写实,其实与生活原型距离很大,作者主要意图不是要表现作为自然景物的黄河本身,而是以黄河这一中华民族的象征,表现中华民族勇往直前、百折不屈的精神。沿着这一思路,画家又创作了《千秋》、《磬石》、《砥柱》及《屹立》等,其可构成一个系列。从中亦可看出画家创作思考的脉络。
这些作品突出的特点,是以自然景观表现较强的社会意义。画家用写实的表现手法,借以象征、隐喻某一社会性主题。局部刻画得精细、深入,但总体更单纯、更完整。
张凭关注生活,重视写生,在表现手法上讲究光影效果和透视关系,使画面具有实境感。他用笔凝重、意境深远。这些作为张凭绘画艺术的基本要素,不断发展和完善并与他新的探索有机地结合起来,从而构成他新的艺术风貌。张凭的山水画在刻画中严谨、精细、深入,如铜墙铁壁,而其意境空灵,内涵丰厚,又如天风海涛,从这种意义上讲,张凭对中国山水画的发展是做出了积极的贡献的。
张凭先生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张凭先生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张凭先生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