可歌可泣的忘年交——黄宾虹与傅雷的故事
大画家黄宾虹是我国公认的二十世纪绘画界贡献最为突出的四位大师之一(另三位为吴昌硕、齐白石、潘天寿)。四位大师中以画山水画为主的只有黄宾虹一人。他几十年不为名利所囿,以“三更灯火五更鸡”的顽强意志和毅力,将中国山水画发展到全新的极致高度。然而,由于黄大师追求“士夫画”、“逸品”、“内美”、“浑厚华滋民族性”,使画面“黑密厚重”,甚至“墨黑一片”,不为时人所识,这也印证了“阳春白雪,曲高和寡”的常理。使他高山流水,知音难觅。
比黄宾虹小43岁的傅雷,早年留学法国,专攻文艺批评。回国后,通过十余年的努力,也成了颇有名气的外国文学翻译家和文艺批评家。但由于他性格刚直,嫉恶如仇,将自印的稿纸署“疾风迅雨楼”,又不想改变自己的弱点,致使与人交往常常关系紧张,朋友不多,最后干脆选择闭门译书作为终身职业。
让黄宾虹与傅雷相识相知的牵线搭桥者有两个:一是刘海粟,他主持的上海艺专同时聘请黄宾虹与傅雷在校执教,他俩还曾一起到刘海粟的家中做客,从而相识;二是黄宾虹在上海的女弟子顾飞。黄宾虹于1937年到北平执教后与顾飞经常通信、赠画,而顾飞又是傅雷的表妹,使傅雷得有机会在顾飞家看到黄宾虹的作品。黄宾虹在给顾飞信中阐述的画学理论和他送给顾飞的画作中的笔墨、线条、气韵、精神,都使傅雷钦佩不已。于是便请表妹向黄宾虹代求墨宝,结果如愿以偿,并于1943年开始,傅雷与黄宾虹直接书信往来、互赠作品。
从1943年傅雷第一次得到黄宾虹的作品算起,到1955年黄老去世,十三年间,傅雷得到黄宾虹作品并作收藏的共有60多幅,连同册页的页数计算,则在150帧以上,这还不包括傅雷转送他人的黄宾虹作品。一个画家将自己的作品如此大量地馈赠于一位友人,这在画史上并不多见。就是这十三年,傅雷给黄宾虹写了121封信(现保存于浙江博物馆),是除了给儿子傅聪的信外,没有比他更多的通信了。
傅雷对国画的研究一直兴趣很浓,然多为批评与指摘,而对黄宾虹的画,唯独爱之有加。作家施蛰存对黄宾虹晚年的画不以为然,认为太浓太黑,称之为“墨猪”。傅雷一听,把施蛰存训斥了一顿,认为施根本不懂画。
最为感人的是傅雷还曾在上海为蛰居北平的黄宾虹举办个人画展。黄宾虹总是将自己的画作称之为“拙作”、“习作”,是他攀登绘画高峰过程中的不成熟之作,是至臻前的练习。因此,他从不出自己的画册,也从不举办个人的画展。直到1943年黄宾虹八十岁时,在上海的好友与弟子筹划,为黄宾虹举办个人画展,但一时困难重重。当傅雷得知这一策划后,自告奋勇,投以全力。他将手头上赖以糊口的翻译工作全部停下,日以继夜地为黄宾虹的画展辛劳奔走,从拓裱字画、落实场地、发送请柬、选定时日,甚至到邮局取黄宾虹寄来的画作邮包等体力活也亲自承担。他还刊印了《黄宾虹先生山水画册》、《黄宾虹书画展特刊》,精心撰写了《观画答客问》,以一问一答的形式,全面深透地介绍黄宾虹画作的特点和超越历史、超越他人的地方,并对看不懂的地方甚至非议等作出引导、解释。为此,他忙碌了数个通宵。画展最终取得了很大的成功。在开展的五天里,参观有签名者600余人,未签名者约是其三、四倍之多,展出的160件作品全部售罄。画展的收入问题,黄宾虹请傅雷按他的意见作一一处理。
黄宾虹感激此展中傅雷的鼎力相助,更视傅雷为自己一生中难得的知己。直至1954年,黄宾虹利用华东美协在上海为他举办个人画展的机会,以91岁瘦弱的身躯,拜访傅雷家。而傅雷则更是多次到黄宾虹北平和杭州的家中拜访。1954年,一次傅雷夫妇探望在杭的黄宾虹,在他家看了两天黄宾虹的藏画和作品,畅谈画学,还为黄宾虹拍了照,谁知此相叙后竟成永别。
1955年3月,92岁的黄宾虹因患胃癌住进医院,在医院病床上他还记挂着傅雷。傅雷得信后也是“一夜没有睡好”。傅雷在黄宾虹逝世后,建纪念室、出《黄宾虹画集》,甚至黄夫人宋若婴的生活补贴等都由傅雷到杭奔走落实。到1961年,他在寄给好朋友侨居新加坡的画家刘抗的信中,还对黄宾虹作出了高度的评价:“以我数十年看画的水平来说,近代名家除白石、宾虹二公外,余者皆欺世盗名;而白石尚嫌读书太少,接触传统不够。宾虹则是广收博取,不宗一家一派,浸淫唐宋,集历代各家之精华之大成,而构成自己面目。尤其可贵者他对以前的大师都只传其神而不袭其貌,他能用一种全新的笔法给你荆浩、关同、范宽的精神气概,或者是子久、云林、山樵的意境。他的写实本领,不用说国画中几百年来无人可比,即赫赫有名的国内几位洋画家了难与比肩。他的概括与综合的智力极强。所以他一生的面目也最多,而成功也最晚。六十左右的作品尚未成熟,直至七十、八十、九十,方始登峰造极。我认为在综合前人方面,石涛以后,宾翁一人而已。”
黄宾虹与傅雷的忘年之交并非一般意义上的俗民之交。傅雷在黄宾虹身上看到了中国画的希望与生路,黄宾虹在傅雷身上找到了知音和激励。他们的友谊已经到了“息息相通,事事相切”、“生无请言,死无托词”的最炽烈、最真挚、最高尚的境界。
选自:画家黄宾虹逸闻录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