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  会员注册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2018中国冰雪画派新疆行系列报道

首   页 书画艺术动态 历代山水名家 当代山水名家 网站推荐画家 实力派画家推荐 理论之窗
各地美协组织 展销大厅 书画定制 国画山水流派 艺海趣闻轶事 书画收藏指南 合作交流
      当代山水画名家
白雪石 傅家宝 郭公达
刘继潮 章 飚 裴家同
朱松发 朱修立 陈玉峰
张自生 朱 冰 张卫平
  更多
      历代山水画名家
展子虔 李思训 李昭道
王 维 关 仝 荆 浩
巨 然 郭 熙 李 成
米 芾 王希孟 张择端
范 宽 马 远 夏 圭
李 唐 刘松年 王 蒙
倪 瓒 赵孟頫 黄公望
仇英 查士标 唐 寅
文徵明 董其昌 朱耷
龚贤 梅清 石 涛
王 翚 王时敏 吴石仙
萧云从 王原祁 吴 历
  更多
      书画收藏指南
2009年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市场价格状况统计
教你如何欣赏国画
教你如何收藏国画和鉴别真伪
书画的鉴赏、保养与收藏
书画的鉴赏、保养与收藏
悬挂字画的窍门
如何保存收藏的字画
书画收藏家成长秘笈:三大基本功七项注意
投资书画“四字方针”
当代书画收藏进阶
书画收藏五忌
字画收藏小知识
怎样选择书画收藏品
收藏名家书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收藏“四忌”
收藏中国书画最好不装裱 画心保存有利长期保护
文房用品的品位身价
平民收藏如何捡漏
提高鉴赏能力 艺术品投资:长假修炼内功好时机
非理性投机都会失败 艺术市场绝非股票市场
北强南弱 艺术品市场区分南北值得商榷
赝品书画并非全是“劣品”
宋元书画为何屡以天价成交?
小印章有大乾坤:如何判断一枚印章的价值?
艺术品秋拍3看门道 书画投资:细节决定成败
市场亮点:大名家女性题材画是收藏上好之选
艺术要与聪明的钱结合?
粉彩瓷板作品《黄山四千仞》拍出680万元高价
民企进入艺术品市场最盼资金安全
郭庆祥谈清代皇家宫廷艺术收藏品
圆明园海外寻宝 大英博物馆担心中国追讨文物
骗子模仿书画家范曾声音 卖假“奇石”等行骗
艺术品秋拍3看门道 书画投资:细节决定成败
万达10年:斥巨资收藏名画期待丰厚回报
今日中国艺术市场当真回暖了吗?
中国艺术拍卖企业距离“垄断寡头”有多远?
  更多
      各地美协组织
安徽省淮北市巾帼画会
安徽省宿州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宿州市青年书画家协会
安徽省芜湖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宣城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池州市青年美协会员名单
安徽省池州市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周口市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漯河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新乡市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金华市美术家协会工作会议磐安召开
山东省五莲县美术家协会
  更多
 
    刘其敏:“被遗忘的画家”悄然离世 其人其画已成绝响
刘其敏:“被遗忘的画家”悄然离世 其人其画已成绝响
作者:南方日报   文章来源:南方日报   加入时间2010-1-26 13:49:43

   

刘其敏赤膊作画。

《蝉声起伏》(刘其敏作)写生于一农场,仿佛林中传来阵阵蝉鸣。

《丘陵地带》(刘其敏作)画家笔下的公路,仿佛能让人感受到时间飞逝

“被遗忘的画家”悄然离世

  广州美院老教师刘其敏一生清贫,其人其画已成绝响

  ○核心提示

  一张旧木桌,老人生前吃饭时使用,现在上头摆放着他生前的老照片,堆满学生们送来的鲜花,搭成简易的灵堂;两个并排摆放的破木箱,老人生前曾用来做床铺,如今放在客厅,前来追悼的学生坐在上头,低头默念;一个画板,老人生前曾无数次在上头作画,布满了图钉扎过的痕迹,扎痕像蜂窝般密集,年轻老师们抚摸着这些扎痕,追忆这个生前隐居、声名寂寥的老画家……

  1月22日晚,版画家、素描艺术家刘其敏在广州美术学院的住所内去世,享年80岁。他一生未婚、无儿无女,后事由一帮学生料理。家中简易的灵堂内,一台学生带来的电脑,播放着老人两年前到艺术学校讲课时的录像。老人滔滔不绝讲了差不多4个钟头,没喝一口水,也不收一分钱,这样的讲课他陆陆续续坚持了许多年。

  两个月前,本报记者曾在老人最后岁月,专访了这个几乎被媒体和艺术界“遗忘”的画家,本报报道《刘其敏:一个被“遗忘”的画家》引发广泛反响,这是刘其敏生前接受的唯一一次媒体专访。随后,“刘其敏现象”引发广州美术界关注。老人去世后,本报记者第一时间采访了他的学生以及美术学院的老画家。昨天下午,广州美术学院召开了刘其敏追思会,目前已斥资20万,出版印制刘其敏的画册。广州美院党委书记陈潮光表示,学院将开展专门的课题,对刘其敏其人其艺进行研究,以留住这份画坛绝响。

  在一个喧嚣和浮躁的时代,刘其敏选择的艺术道路和人生道路与众不同,他生前寂寞,死后冷清。然而,刘其敏的艺术成就会被这个时代“遗忘”吗?多年前,广东美术界发掘和重新认识了被遗忘的水彩大师———王肇民,刘其敏会不会是又一个被埋没的王肇民?本报记者展开采访,展现这位“被遗忘的画家”独特的精神和艺术求索。

  ○最后的身影

  “被遗忘的画家”

  多年来,他不参加艺术圈内的活动和画展,谢绝一切应酬,自己也不举办画展;晚上,家中大灯经常关着,他害怕一点灯,就引来朋友做客,会打扰他的创作和思考;他不安装电话、没有电视机,老人的休闲生活是一本本杂志;他没有子女,一帮20岁出头的美院学生经常出没他的家中,是老人晚年仅有的社交。

  刘其敏去世时,身旁没有人守候。刘其敏一生没有成家,身体一直不好,晚年的他,生活起居由美术学院的学生们轮流照料。1月22日晚8点左右,学生们到刘其敏家中探望时,发现他独坐在椅子上,已没有呼吸,膝盖上盖着薄薄的被单。

  “刘老师走得很安详,当晚6点钟他才吃过晚饭,坐在板凳上休息,后来心脏病突发……”刘其敏的弟子、广东教育学院教授陈中科说。

  陪伴刘其敏走过最后一段时光的是美术学院的一帮年轻学生。为了和老人作伴,美术学院学生易家轩有时候跟老人住在一起。“刘老师经常会在厨房里摆上一两个水果,让我画静物,画到很晚,我就留在这里住下来。”易家轩说,数十年来,刘其敏过着一种与世隔绝的生活,几乎不参加任何应酬活动,每天留在屋子里画画、看书。

  刘其敏生活异常拮据,家里除了电灯以外,几乎没有任何家用电器,家具是数十年以前的破旧柜子、箱子,有一对箱子跟随了老人数十年,他在箱子旁边搭一个木板,就是他睡觉的床。水泥地板、砖墙脱落,几乎可以用家徒四壁来形容。而就是这个老人,曾多次资助美术学院的贫困学生,一次就拿出5000元。他还默默资助过几个希望工程的孩子读书,这些年来他总共捐了多少钱,没人知道,因为他从不留名。

  “学校每次组织捐款,刘老师都一个人默默走到捐款箱前,塞一摞钱,没人知道那有多少钱,他不留名字,不留钱数。”易家轩回忆说,在2007年湖南洪灾和2008年汶川大地震时,他一共捐了8幅力作,每一幅都拍卖出10万元左右的价格,这也是他生前唯一的一次拍卖,而当时他捐画出手之大方曾让不少画家感叹:“刘老师,好作品您还是留在手上吧!”

  从外表看,刘其敏根本不像一个画家,他衣服破旧、身体孱弱,经常在校园里被认作是垃圾工。但老人却非常幽默地聊以自慰:“如果有点知识的人,一跟我聊天,就会知道我是个美术教师了。”

  外人眼中,隐居在美术学院老宿舍楼里的刘其敏有不少“怪僻”:多年来,他不参加艺术圈内的活动和画展,谢绝一切应酬,自己也不举办画展;晚上,家中大灯经常关着,他害怕一点灯,就引来朋友做客,会打扰他的创作和思考;他不安装电话、没有电视机,老人的休闲生活是一本本杂志;他没有子女,一帮20岁出头的美院学生经常出没他的家中,是老人晚年仅有的社交。

  粗略算一下,刘其敏最后十几年,留下近200幅素描作品,数百幅速写作品,生动印记了广东改革开放30年以来的“第一现场”:珠三角工地、工厂、农村、公社的巨大变化。“刘其敏以巨大的耐力,数十年来用画笔记载广东建设、变化的第一现场,完成了一份广东改革开放的美术纪录,绝无仅有。”广州美术学院美术研究所李耀说。

  刘其敏生前的大部分作品捐献给了广州美术学院,分文未收。他最后的遗愿是,希望自己的作品能被广东美术馆、中国美术馆收藏。刘其敏不卖画,他认为自己的艺术应该是“公共艺术”,应该放在美术馆内感染大众。“他生前寂寥,几乎没有媒体宣传,如果他的作品不能进入广东美术馆收藏,就意味着他可能真的会被遗忘了。”陈中科说。

  广东美术馆常务副馆长蒋悦回复本报记者说,刘其敏是非常有个性的艺术家,拥有非常独特的成就,广东美术馆曾收藏过他的几幅版画作品,将来希望能系统地收藏他的素描作品。

  ○生平的杰作

  画公路成一绝

  这个几乎消失于众人视线的老人,30年来一直没有停歇,他惊人地走出了一个画家不曾走过的“半径”:这些年,他走入广东改革开放的几乎所有大型建设工地,每次他都和工地工人、农民一起吃住、参加劳动,连续创作几个月。

  1987年,刘其敏因病提前退休后,几乎没有举办过大型个展。直到去年,他的个人展览“喜看南粤”在广州美术学院美术馆开幕,人们才发现,这个几乎消失于众人视线的老人,30年来一直没有停歇,他惊人地走出了一个画家不曾走过的“半径”:这些年,他走入广东改革开放的几乎所有大型建设工地—————番禺的围海造田、南海的乡镇企业、阳江的核电站、虎门大桥建设工地等现场,每次,他都和工地工人、农民一起吃住、参加劳动,连续创作几个月。

  当所有的画家追求描摹大山大川,流行画美人美景时,刘其敏选择了截然不同的创作路径。他的笔下是一望无垠的农场、空旷的草坦粮仓、笔直无人的铁路公路以及船队轰鸣的码头,这些画面中没有人物,却深藏情味。特别的是,刘其敏用铅笔、炭笔画笔直的高速公路,画刚建好的微波通讯电站,挑战了几乎所有画家不敢挑战的题材。有人说,看刘其敏画的公路,能够感受到时间的流动。有人说,看刘其敏画的防护林,随风鼓动,像一团火焰,仿佛能听到蝉声传来;看他画的稻田,温情摆动,仿佛传来麦香……

  “别人以为刘老师很孤僻,其实不是,他的生活和创作态度都很积极。”易家轩说。学生们翻出老人去世前几天才写下的《备忘录》,这条备忘录上是刘其敏前几天写成,他写着自己2010年—2015年的生活和创作计划,上头有老人最后的创作安排:清理过去淘汰的速写、为创作保持素材;天暖后,去观察体验生活,和同学们一起深入工地考察生活……

  陈中科回忆说,刘其敏刚刚换了一口牙,计划开春后就去南海港工地再住一阵子,画一批作品,都已经联系好吃住了,却突然辞世。晚年刘其敏病痛缠身,但并不消极,年已80岁的他,还曾主动找到美术学院领导,要求能带一批研究生。“如果不能带学生,我不等于在家里等死?”老画家胡钜湛回忆说。

  “有人说,刘其敏的艺术思想保守,其实他很前卫。”画家郝鹤君说,他的创作从来不跟风,也从来不图解政治,他一直有自己的独立思考。“在干校的时候,我问他为什么不画画反映那里的生活,他说感觉就像劳改,所以不画。后来,他用了差不多30年,画下了珠三角改革变迁的大小工地,记录了这块土地从农业社会向工业社会转变的过程,可以说,他用艺术的手段写了一首反映珠三角变迁的史诗。”

  刘其敏早年在中央美术学院毕业,师从李可染等大画家,是中央美院分配到广州美院教书的资深老画家,名利几乎是唾手可得的事情。早在上世纪60年代,他的版画作品《海滩上的防护林》、《万帆待发》就曾经获鲁迅文艺奖等奖项。

  为何在版画界较早出名,最后绝然放弃版画,改画素描?刘其敏曾这样解释说,版画制版太慢,可能赶不上珠三角建设和变化的速度,所以就主攻素描,一年可以画几百张。

  陈中科说,早年刘其敏曾经有不少机会“当官”,几次上级任命他当版画系书记、美术学院附中校长,他都断然拒绝了。他一直告诫学生,在艺术圈内善于谋略的人,心往往是散的,艺术上也不会有大成就。

  广州美术学院里,刘其敏被传为最有个性的前辈之一。因为他创造了一个记录,直到退休前,他还是一个讲师,副教授是学院后来追加的。“刘其敏当了28年讲师,他总是把评职称的机会让给后辈,自己从来不递交材料。”

  ○艺术家追忆

  他是艺术界的一颗“明星”

  梁明诚(广州美院雕塑系原系主任、广州美院原副院长):

  刘其敏的版画和素描,是一种深刻的现实主义,水平非常高,艺术境界非常高。没有哪一个画家像他那样,能够全心全意地只用一支铅笔,表现珠三角由农村变成城市的生动现场,刘其敏用艺术作品反映了这个历程,多年后,他的作品一定会成为珠三角改革变迁最有力的形象资料,被载入美术史。

  黎明(广州美术学院院长):

  刘其敏的艺术,不会随着时间推移而被淡忘,反而会越来越浓烈。他其实是艺术界的一颗“明星”,尽管多数人不知道他的光芒,但他的成就非常耀眼。他一生从事孤独的研究,但充满智慧,珠三角的改革现场,经过他的眼睛、大脑和手入画,每一幅都充满着强烈的吸引力。像被遗忘的水彩大师王肇民那样,他在艺术上是一个孤独冷静的探索者,并且一辈子生活艰苦,却把最重要的精力、光芒投放到艺术中。

  蔡克振(广州美术学院老教授):

  有人说,刘其敏这样的画家像一个苦行僧,与现代社会不合时宜,改革开放的年代讲究奔放,如果画坛都像他那样,很可能发展不起来。我鄙视这样的说法,我认为,如果中国美术界没有刘其敏这样的人,很快就会没落。在这个物欲横流、私心很重的社会,刘其敏留下了非常宝贵的精神财富,他的艺术和为人都是一个标杆。

  他一生用艺术去表现改革开放的成果,但他自己却没有去享受这种成果,连一个空调都舍不得装。有人说他没有爱情,但是他内心拥有大爱,对于贫困学生或灾民,他不惜重金捐款。很多人学了一辈子,也学不到他那种境界,所以他在艺术里才能达到那么忘我、纯净的境界,能达到这个境界的人同样不多。

  ○记者手记:

  为什么画坛缺少刘其敏?

  两个月前,我意外得知广州美术学院有一位“画得很好”的老画家,清贫度日、晚年孤独,当时内心激发起一个很大的疑问:“画得很好”的画家,哪一个不是和“生活优越”画上等号?刘其敏偏偏不是,他完全颠覆了我的认识:他主动熄灭了唾手可得的名利,但是对于自己信奉的艺术理想据理力争,从未放弃火一般的追逐。

  外人看,刘其敏是一个“怪老头”,家徒四壁,维持着最基本限度的生活指标。但他在生活层面的冷清寥落,完全在另外一个层面炙热地燃烧着,这就是艺术。

  刘其敏的艺术人生与时下画坛形成鲜明反差。他过得寂静单纯,反衬了整个艺术圈的喧嚣。如今,画展成了比展销会还热闹的地方,画家变得就像一个社会活动家,隆重的剪彩仪式、嘉宾领导的捧场、不惜血本印制的画册、连篇累牍的媒体炒作,这几乎形成一整套艺术规则,当所有人几乎无法“置身事外”的时候,刘其敏以一种沉默和退却,对这些风气做到了最强硬的抵抗。

  为人和从艺,刘其敏都是孤独的,许多都是他主动选择的结果。某种意义上,刘其敏没有“与时俱进”,还像一个解放之初的画家那样,走入田间地头画画。刘其敏心里一直认为,画家应该是有社会责任的,所以他生命的最后20多年里,一个人四处奔走,画了大批工地,他希望自己的作品能够记录时代变化和社会建设,传播和感染大众,完成一个画家真正的使命。

  光有孤独还不够,刘其敏又是前卫的。他敢于用尺子画直线,尽管饱受争议,但他却展现了别人没有的力度和速度。他敢于坚持素描的探索,几十年不变,在单纯的黑白关系里实践对传统笔墨的现代探索。

  放眼整个美术界,刘其敏像一个稀缺品。他的为人和艺术达到了高度契合,拥有最单纯简洁的力量。对比身陷名利、大红大紫的画家们,刘其敏一生平实和寂寥,但拥有一种特别的力量,是一种反衬,值得当今的人们反思。

  记者 李培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

搜藏网 福建美术在线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更多友情链接

网站版权持有人:中国 山水画艺术网

页面浏览设置:1024×768分辨率

本站中文名称: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本站网址www.zgsshw.cn  本站所有资料信息未经我站同意禁止转载,否则法律责任自负。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部电话:13805590554   电子信箱:6-0-8@163.com  工作专用QQ:384169963    2522440660    

办公微信:zgsshw  法律维权: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  皖ICP备11008522号-1   备案图标.png皖公网安备 341003020002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