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艺术网讯 成都、杭州,两座从来都不缺少文化积淀的城市,相距1000多公里,在历史的长河中散发着各自的文化魅力;两座城,共同的目标,让天堑变通途。是文化拉近了距离,是艺术搭起了桥梁,正是有了这样的基础与共同目标,经过近半年的筹备,5月28日,美术报四川艺术中心在成都文殊坊成都会馆正式成立并举行揭牌仪式。
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杨兴平、第十届四川省政协副主席曾清华、四川省文化厅厅长郑晓幸、中国国家画院副院长曾来德、四川省委组织部原副部长韩凯明、成都市文化局局长王静、美术报总编辑蔡景富、美术报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一丁、浙江画院山水工作室主任茹峰、美术报四川艺术中心主任曾祥庸出席开幕式。
书画传递爱心
正当筹建美术报四川艺术中心的时候,四川芦山发生了“4·20”大地震,举国震惊!4月27日,芦山地震哀悼日当天,美术报在头版头条刊登了为灾区学校捐赠书画倡议书,面向全国征集书画作品,并通过美术报及四川艺术中心赠给灾区的中小学校。短短两周,收到了来自全国27个省市238位艺术家的共计445幅作品。灾难面前,心灵的创伤是对孩子们最深重的伤害,美术报与四川艺术中心希望通过丹青接力的传递,让灾区的老师和学生看到艺术家对震区群众的关心,用艺术给他们带去正能量,帮助他们尽快走出地震的阴影。
在捐赠仪式上,芦山县教育局副局长季宗强签收了这445幅作品,他表示,将把每一件作品进行建档分配,并把他们悬挂在学校教室、礼堂等场所,给孩子们带来心灵的抚慰!
川浙名家对话
为加强杭州与成都两地画家的交流,美术报四川艺术中心策划推出了本次中心成立的另一项重磅活动“天府·天堂——川浙名家作品邀请展”,汇聚了川浙两地20位艺术家共计80余幅作品为对话载体,构建城市文化品牌,提升成都与杭州两地艺术水准与影响力,促进川浙文化与经济的交流。
据悉,本次成都站展览结束后,还将移师杭州,向杭州市民展现四川艺术家的笔墨魅力。
任重道远共发展
“搭建一个平台、塑造一个品牌、打造一支队伍、创建一种模式”是美术报四川艺术中心提出的发展理念,中心将充分利用两地资源,依托中国美术学院的学术背景,为川浙的艺术交流搭建一个公共的推广平台。川浙两地文化资源丰富,美术报以一种全新的模式积极走出去,更好地为两地艺术的交流服务,这种全新的模式也将促进四川艺术理论研究和创作水平,利用中心的平台将巴蜀名家特别是中青年艺术家推向国内外。
尊重艺术的学术与市场价值,引导文化消费市场的精品理念,突破文化的地域壁垒,倡导艺术的丰富性与多样性,美术报四川艺术中心的成立是一个开始,并以此为起点,任重而道远,不断地将“走出去”与“引进来”相结合,发挥媒体的平台优势,为两地艺术的交流发展作出应有贡献。
责任编辑:晓嫣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