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艺术网讯 他可能是中国最难采访的艺术家,挂着“书画大师”的标签,却让世人更爱他“国学家”身份;他作品动辄百万,却已“不勤笔耕”;他游走于国内外,“口出狂言”却追随者众多。他,就是范曾。
5月8日,范曾在北京接受了央视网记者采访。记者见到的,是一位精神矍铄的老人。他畅聊古今,很难让人察觉已年逾古稀。他说话时面含微笑,不时跳出几个英文单词,偶尔还站起身来活动一下。面对各种质疑问题,他也来者不拒。
面对争议:“党和政府从没说过那些话”
每个人心中都有一段不愿触及的过往,范曾亦然。世人皆知,范曾被评为“胡润艺术榜最贵国宝艺术家”;世人鲜知,时间和遭遇也让范曾难以启齿。上世纪,他曾移居法国,如今重回祖国。他神情自若,往事重提,毫不回避。
对于“范曾回国”,人们杜撰了各种类型的版本。范曾本人才是最有发言权的,当回忆拉扯到那一刻时,他的眼神中流露出一丝不易察觉的闪烁。
1993年的初夏,范曾从法国飞回中国,赴南开大学任教。当时,法兰西广播电视台华语频道播放了他回国的消息。范曾自己并不愿意刻意声张。一下飞机,两部奔驰车直接将他接送到南开大学的贵宾厅。据范曾回忆,贵宾厅当时有两层,一层接待美国副总统,一层接待了自己。
范曾说,当时回国受到南开大学教授和校长隆重欢迎和接待,“没有任何顾虑的事件发生”。当传言再次被提及,他声调略微提高,郑重其事地说:“我们党和政府从没讲过那些话!”
谈到祖国的发展和进步,范曾感触最深的就是:国家强大繁荣了,人民幸福感增强了。“今天民本,以人民最根本利益为目标。在中国传统文化中孟子说过 人民是最重要的 ,有了人民,国家才有存在的意义。”
面对艺术:“中国画家里我是第一,这个我很自信”
范曾师出名门,是李苦禅、文怀沙等老一辈书画大家的徒弟。而李苦禅又是齐白石老先生的弟子。范曾曾在中国书画家中排名第三,在“中国百位最杰出的艺术家”中排名第十三。但是近年以来,他的某些画作在拍卖市场价格出现了下滑。
“中国画家里我是第一,这个我很自信!”范曾对社会评价和市场排行嗤之以鼻。他认为当今社会艺术评论家并没有领悟其画作的精髓,并建议评论家如要对他的画作进行评论,必须去听他的课,认真读他写的书。
“不管社会评论怎么样,我从不关心我的画作在市场上的运作和排位”,范曾说。“艺术品在我的屋里它是艺术;到了市场上,它是商品;被人偷窃了,在法庭上是证物。因地点时间不同,画作的身份和意义也不同。”
他还风趣举例,在市场上冒充他的画约有500万幅,自己一年大约只能创作250张画作。据此推算,他如要完成这500万幅画,需要工作250年,显然是力所不能及的。
面对梦想:“ 中国梦 是带给世界正能量的精神”
谈到文化,范曾流露出学者大家的风范。也许曾移居海外,从外表看来,他语言夹带英文,看待事物也较国内学者开阔。他对年轻人格外包容,鼓励年轻人做自己想做的事。从内心里,他是一个地地道道的中国学者,儒家学说信手拈来,骨子里透出文人气质。很难想象,这样一位75岁高龄的老人,早就将中西文化融会贯通。
在范曾眼里,对“中国梦”有着更赋哲学意味的理解。中国梦是“大道之行也,天下为公”之梦;是“讲信修睦”之梦;是“和而不同”之梦;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之梦;它使人类从沉浸于物质主义为中心的迷茫,走向以精神主义为中心的光辉境域。范曾还用时下流行的词汇形容“精神主义”,他说自己所说的“精神”应当汇为“世界运动的正能量”。
范曾告诫年轻人,回归古典回归自然。回归古典,是让人们回过头来看看人类过去所创造的文明学,有什么最精彩的部分为人所用,尤其应以民族文化为主导。主张回归自然,是因为了解自然才能利用自然,更好的生存发展,他表示人类对于自然的了解还非常少,更多宇宙奥秘还没有被科学家发现。
责任编辑:黟人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