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的全部作品都来源于2005年开始实施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全国美术界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
▲《彝海结盟》
以美术作品表现“复兴之路”
此次展览的全部作品都来源于2005年开始实施的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是全国美术界为新中国成立60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展览通过美术作品艺术地再现了1840年以来中国人民的革命史、奋斗史、创业史、改革开放史,书写了中国百余年来的沧桑巨变,塑造了自强不息、奋勇向前的国家和民族形象。如《詹天佑修京张铁路》、《起航——中共一大会议》、《井冈山革命斗争》、《七君子》、《义勇军进行曲》、《黄河大合唱——流亡·奋起·抗争》、《太行烽火》、《红军长征的将领们》、《新中国诞生》、《高原祥云——和平解放西藏》、《青春记忆——知识青年上山下乡》、《生死印——1978·安徽凤阳》等等作品以恢弘的气势和震慑人心的艺术魅力,共同连缀成中国近现代史波澜壮阔的艺术画卷。
参展作品全部是大题材、大画面、大制作、大手笔,既给人以心灵的震撼,也给人带来艺术的享受,是以美术作品表现的“复兴之路”。能够入选本次展览的作品都需要过五关斩六将,艺术界有人用“挤破头”来形容此次“创作工程”。”广东画家潘嘉俊的油画《1924·黄埔军校》最终成功入选但他回忆说仅黄埔军校的题材全国就有不下6位画家递交了创作意图最终只有一幅成功入选。绝大部分画家投入“创作工程”后就几乎中断了其他商业创作5年时间磨砺一幅作品。广东画家此次共有4位画家入围除了潘嘉俊的作品外方瑞的《洋务运动·留美幼童》、张绍城的《淞沪抗战——十九路军》以及梁明诚的《1945·重庆》也最终入选。
这些作品曾于2009年新中国成立60周年之际在中国美术馆举行首展,取得了良好的社会效果。此次深圳展览的举办,主办方特别安排在深圳特区成立30周年的新春之际,展期跨越整个春节,寄望通过此次展览的成功举办,以艺术的熏陶提升城市爱国主义教育的深入与启发,以作品的图说唤起社会、大众对祖国建设的更大热情,并以此鼓舞、展望祖国和深圳更加美好的未来。
近百作品填满八大展厅
鸦片战争、火烧圆明园、戊戌变法、长征、南京大屠杀、横渡长江一直到建设社会主义、粉碎“四人帮”、改革开放、邓小平南巡乃至新世纪的抗击“非典”160多年来中国面临的所有历史节点都在展览中得到体现。本次展出的近百件作品均具有强烈的历史感和高度的文化责任意识。表现内容包括1840年至今,中国人民波澜壮阔的反帝、反封建斗争和革命、建设等重大历史事件。艺术家大多花费了3到4年的时间来完成创作,大多作品都是具有民族史诗性质的大型作品。记者从美术馆了解到,这些超大超高的作品给布展工作带来了不少麻烦,很多作品都不能和画框一起运输,而是必须拆装以后,在现场进行装裱。尽管如此,还是有几幅超大作品,如高3.6米宽9米的《1937.12.南京》、高4米宽7.2米的《圆明园劫难》等,在所有展厅都无法展出,主办方无奈,只好把作品适当缩小尺寸喷绘在墙上,让观众也可以间接感受到这幅作品的魅力。据介绍,这些作品即使在空间广阔的中国美术馆也无法完整展出,也是复制为小型精喷作品展出的。
为了放下这近百幅大型作品,关山月美术馆史无前例地拿出了美术馆全部三层8个展厅,连二楼的关山月作品常设展厅也暂时征用,即使这样,展品也填满了美术馆的所有空间。
同时,此次展览特别设立了文献展区,将通过大量创作草图、手记、图片及影像资料全面展示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创作实施的整个过程。
呈现当代主题性创作最高水平
提及主题性创作,大多数人会联想到上世纪五六十年代新中国画家创作的一批历史画。当下的美术创作大多强调个性,所以很多艺术家对于现实主义创作不再熟悉,尤其是一些年轻的艺术家,对于主题性创作也比较生疏,很多画家已经多年没有创作过类似题材。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再次掀起了现实主义创作的高潮。在将近5年的工作过程中,艺术委员会形成了科学有效的工作机制,对历史题材的创作主题、内容、形式进行论证,在对作品进行审稿评选、观摩指导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积极引导推动学术研究。通过这一系列严格把关,本次展览的作品可以说达到了新时期历史题材创作的新高度。
靳尚谊、詹建俊、全山石、吴山明、刘国辉、梁明诚、宋惠民、曹春生、冯远、刘大为、杨力舟、王明明、龙瑞、许江、施大畏、陈坚、曾成钢、程丛林、陈宜明、杨飞云……作为国家出巨资组织实施的主题性美术创作项目,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吸引和凝聚了当代美术界众多久负盛名的艺术家,呈现了当前我国主题性美术创作的最佳水平。可以说,此次展览云集了国内美术界几乎最权威、最具创作实力的艺术家,其中既有德高望重的老艺术家,也有近年来崭露头角的青年艺术家,还有一大批功底扎实、成绩斐然的中年艺术家,他们汇集在一起,形成了国家重大历史题材美术创作工程的强大创作阵容。参展作品中很多是几个艺术家的合作作品,其中不乏老中青三代齐上阵的经典之作,老艺术家对历史事件有更深刻的理解,善于把握创作基调,而年轻艺术家则由于对之前的历史事件接触不多,受到的束缚少,为这些经典的历史瞬间提供了更加新颖独特的创作角度。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