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03月21日讯浙江美术馆4号展厅里,一幅长13米、高2.5米的巨幅长卷《北国岁月》占据了一整面墙。就像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一样,这幅长卷画出了蒙太奇效果, “春风”、“夏荫”、“秋晴”、“冬韵”,一张图穿越了北国千里山河的四季景色。
这是正在浙江美术馆展出的“新北派山水——师恩钊作品大展”,展览将持续到3月26日。
这次展览带来了师恩钊20多年来创作的山水画精品一百余幅。展览以大型作品为主体,全景式、多视角地呈现画家几个阶段的艺术演变和风格形成。当雄浑浩荡的“大山大水”呈现在小家碧玉的江南,引起南北画派名家的艺术激荡。
作为北派画家,来到“客场”的师恩钊表现出十分的谦逊,并非科班出身的师恩钊表示来杭州做画展,“说交流也有点高了,我是抱着学习的心态来请教大家的。”
“正是游离于学院派的系统之外,才让他少受到传统的束缚。”北京画院美术馆馆长吴洪亮说,“没有过多的章法套路和师承渊源,所以也就没有那么多机械的程式。山水、树石、云气构成了他独特的笔墨符号,这些符号没有让人一眼辨识以后就变得乏味,而是努力去营造更整体的气势。”
中国美院教授、著名画家孔仲起昨天也出席了画展开幕式,他坦言对师恩钊“早有所闻”,但从未面对面交流过。在看完作品之后,孔仲起说:“他很讲求大山大水的气势,比较有气魄。”不过,他觉得画作中时常出现的巨轮月亮有些“过”,“其实只要表达出这个味道就好了。”
在中国绘画史长河上,曾经闪耀过“北派山水”的光辉。五代北宋时期的画家们开创了“北方山水画派”的先河,他们在北方山川峻岭中收集素材激发灵感,作品呈现出大山大水全景式的泱泱气派,为后人留下了宝贵的艺术遗产。但随着宋室南迁,绘画中心移向南方,再加上文人画的发展和“南北宗论”的影响,山水画风由北宋的雄沉厚重转化为空灵雅秀,“北方山水画派”在山水画领域的影响渐弱发展式微,逐渐淡出中国山水画的主流。
时至今日,在山水画领域沉寂多年的“北派山水”也理应重焕生机。
师恩钊多年来致力于继承和探索北派山水画的精髓,在传统和创新的交汇中走一条自己的路。他的山水画恢弘大气,雄劲苍茫,着力表现自然山水的奇峻风光。他借鉴运用多种绘画语言,将大自然的美寓于传统的笔墨构架中。作品以其独特的格调开创“新北派山水”的风貌。
责任编辑:方健红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