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  会员注册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2018中国冰雪画派新疆行系列报道

首   页 书画艺术动态 历代山水名家 当代山水名家 网站推荐画家 实力派画家推荐 理论之窗
各地美协组织 展销大厅 书画定制 国画山水流派 艺海趣闻轶事 书画收藏指南 合作交流
      当代山水画名家
白雪石 傅家宝 郭公达
刘继潮 章 飚 裴家同
朱松发 朱修立 陈玉峰
张自生 朱 冰 张卫平
  更多
      历代山水画名家
展子虔 李思训 李昭道
王 维 关 仝 荆 浩
巨 然 郭 熙 李 成
米 芾 王希孟 张择端
范 宽 马 远 夏 圭
李 唐 刘松年 王 蒙
倪 瓒 赵孟頫 黄公望
仇英 查士标 唐 寅
文徵明 董其昌 朱耷
龚贤 梅清 石 涛
王 翚 王时敏 吴石仙
萧云从 王原祁 吴 历
  更多
      书画收藏指南
2009年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市场价格状况统计
教你如何欣赏国画
教你如何收藏国画和鉴别真伪
书画的鉴赏、保养与收藏
书画的鉴赏、保养与收藏
悬挂字画的窍门
如何保存收藏的字画
书画收藏家成长秘笈:三大基本功七项注意
投资书画“四字方针”
当代书画收藏进阶
书画收藏五忌
字画收藏小知识
怎样选择书画收藏品
收藏名家书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收藏“四忌”
收藏中国书画最好不装裱 画心保存有利长期保护
文房用品的品位身价
平民收藏如何捡漏
提高鉴赏能力 艺术品投资:长假修炼内功好时机
非理性投机都会失败 艺术市场绝非股票市场
北强南弱 艺术品市场区分南北值得商榷
赝品书画并非全是“劣品”
宋元书画为何屡以天价成交?
小印章有大乾坤:如何判断一枚印章的价值?
艺术品秋拍3看门道 书画投资:细节决定成败
市场亮点:大名家女性题材画是收藏上好之选
艺术要与聪明的钱结合?
粉彩瓷板作品《黄山四千仞》拍出680万元高价
民企进入艺术品市场最盼资金安全
郭庆祥谈清代皇家宫廷艺术收藏品
圆明园海外寻宝 大英博物馆担心中国追讨文物
骗子模仿书画家范曾声音 卖假“奇石”等行骗
艺术品秋拍3看门道 书画投资:细节决定成败
万达10年:斥巨资收藏名画期待丰厚回报
今日中国艺术市场当真回暖了吗?
中国艺术拍卖企业距离“垄断寡头”有多远?
  更多
      各地美协组织
安徽省淮北市巾帼画会
安徽省宿州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宿州市青年书画家协会
安徽省芜湖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宣城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池州市青年美协会员名单
安徽省池州市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周口市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漯河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新乡市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金华市美术家协会工作会议磐安召开
山东省五莲县美术家协会
  更多
 
    敦煌壁画保存40余种古人游戏
敦煌壁画保存40余种古人游戏
作者:深圳晚报   文章来源: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加入时间2013-3-13 8:42:31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讯 中国古人如何游戏和娱乐,敦煌石窟中有生动的记载,敦煌研究院学者的最新研究成果表明,敦煌壁画、文献中保存的古代游戏多达40余种。

  最早反映古代儿童生活情景的图画骑竹马

   胡同庆

  解图

  唐代流行骑竹马

  在敦煌晚唐第9窟的东壁门南,可以看到一幅反映一千多年前古代少年儿童骑竹马游戏的画面。

  画面内容绘的是晚唐时期一群贵族供养人礼佛的情景,但在供养人行列中,一位贵妇人的右下侧画了一个身穿红色花袍、内着襕裤、足蹬平头履的小顽童,一条弯弯的竹竿放在胯下;其左手握“竹马”,右手拿着一根带竹叶的竹梢,作为赶马之鞭。童子抬头向上,调皮地仰望妇人(图1、图2)。一群严肃的礼佛贵族妇女行列中,一个可爱的孩子骑着竹马在里面窜来窜去,很是充满了生活气息。

  竹马游戏在唐代极为普遍,如唐代大诗人李白《长干行》诗中云:“妾发初复额,折花门前剧,郎骑竹马来,绕床弄青梅。同居长干里,两小无嫌猜。”仅此几句话,男女儿童在一块儿活泼嬉戏的情景,已描绘得宛若目前。白居易《赠楚州郭使君》诗中也云:“笑看儿童骑竹马,醉携宾客上仙舟。”白居易《喜入新年自咏》诗又云:“大历年中骑竹马,几人得见会昌春。”

  敦煌遗书中也有骑竹马的文字记载,P.2418《父母恩重经讲经文》:“婴孩渐长作童儿,两颊挑花色整辉;五五相随骑竹马,三三结伴趁猧儿。”

  骑竹马作为一种儿童游戏,在我国有悠久的历史。据《后汉书·郭伋传》记载:郭伋在并州为官时政绩很好,与民众素结恩德,后来“始至行郡,到西河美稷,有童儿数百,各骑竹马,道次迎拜”(《后汉书》第四册“传三”,中华书局,第1093页)。晋张华《博物志》中也记载道:“小儿五岁曰鸠车之戏,七岁曰竹马之戏。”说明民间骑竹马游戏的历史十分久远。晋人刘义庆《世说新语·方正》中记载:“帝曰:‘卿故复忆竹马之好不?’”这里的“竹马”虽然代指儿时的友情,但也表示骑竹马是当时儿童们的游戏。

  渊源

  竹马游戏寓富贵

  据说,骑竹马预示小孩长大后走富贵路,所以大人总是动员小孩去骑竹马。

  竹马简单易玩,以竹、以木、以秫皆无不可,跨于裆下,手持刀、枪、剑、棒之类,威风凛凛,颇有将军气概,广为男孩子所喜爱。民间还有骑竹马预示将来走上富贵路之说。古人也常以骑竹马作为童年的象征,如杜牧《杜秋娘》诗云:“渐抛竹马戏,稍出舞鸡奇。”今天,不少老人回忆早已逝去的童年时,大多会感慨:“记得小时骑竹马,不觉已是白头翁。”

  宋、金、元历代也时时见到骑竹马的内容。如苏轼《元日过丹阳明日立春》诗:“竹马弄时宁信老,土牛明日莫辞春。”金·元好问《寄女严》诗:“竹马几时迎阿姨,五更教诵木兰篇。”如此等等。从唐宋时代起,竹马游戏已有所发展。其一是儿童竹马的渐趋复杂化。除去那些最原始最普通的胯下一根竿的竹马继续流行之外又出现另一些比较复杂的竹马。竹马已不是简单的一根竹竿,而是以竹或以纸等扎为马头形。如宋代的白地黑色婴戏陶枕,向我们展示了宋代儿童竹马游戏的形象,图中的小顽童,右手高扬马鞭,左手拉住马头缰绳,胯下之“马”,拖着带竹叶的长长尾巴,马头则形象逼真(图3)。由此,我们想到唐人李贺《唐儿歌》诗中的句子:“竹马梢梢摇绿尾,银鸾睒光踏半臂。”这种“摇绿尾”的竹马与图中所绘颇有相似之处。正是儿童玩游戏的欢乐景象。

  明代方于鲁是安徽制墨名家,曾制“九子墨”,其上绘有童戏图,其中一个孩子骑的竹马,与上述宋代瓷枕所绘之图又不同,除去一个逼真的马头之外,后面又牵拉一横竿,竿头各有一轮,形似小车,儿童高扬马鞭,半蹲半坐,后面一儿童手举荷叶以代帷盖。前面又有一儿童肩扛小旗,并与另一儿童各击一锣、一鼓,热热闹闹,喜不自胜(图4)。

  演变

  竹马消失变回忆

  从汉唐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儿童骑竹马的游戏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改变。

  有关竹马游戏的文字早已见于汉代,而敦煌壁画中的这幅儿童骑竹马图,却是目前所见生活情景的图画,同时也真实地描绘了真正在儿童中流传的简单易行的“竹马”形象。确切地说,将一根简单的竹竿放在胯下的竹马游戏,在20世纪60年代的城乡少年儿童中间仍在流行。而宋代瓷枕和明代九子墨中所描绘的逼真马头,一般在民间社火活动或戏剧表演中才能见到。所以敦煌壁画中的儿童骑竹马图,不仅是我国目前所见最早的儿童骑竹马图,同时图中所反映的竹马游戏内容既是历史延续最长,也是最有生命力的。

  现在,要想看到儿童挥舞竹竿玩竹马游戏很不容易,尤其是在城市里。儿童游戏往往是对成人世界的某种仿效,在交通工具发生变化,代步工具从车、马、轿演变为汽车、火车、飞机时,孩子们不再玩竹马游戏是自然而然的事情。何况,马已从都市生活中退出了,除了可以在电影电视里看到,要么只可在公园中一睹马的形态——但那马往往是被驯服了、用来出租供游人游戏乘骑的,几乎完全丧失了马那豪迈英武的气度了。而且,连竹马也已经不大觅得到了。可能孩子们压根就不知道竹马为何物,竹马似乎已经成了一种历史的记忆。

  竹马游戏的消失,从一个侧面表明了社会物质生活的变化。从汉唐一直到20世纪60年代,儿童骑竹马的游戏没有发生什么大的改变,从中我们是否可以窥见:中国社会生活的不少成分也没什么很大的变化。而近二三十年来,社会状态似乎已和历史上有了很大不同,竹马只是其中的一斑。

  本文作者为敦煌研究院副研究员。

  游戏图览

  斗鸡

  敦煌壁画中保存了一幅色彩鲜艳、形象生动的斗鸡图,这幅图位于莫高窟西魏第285窟南壁《五百强盗成佛图》中,画面上两只雄鸡竖毛振翼,悍目发光,引颈昂首,尖嘴利爪,正相对作伺机进攻状站立于屋顶,神态乃至力量感都栩栩如生地表现出来了。

  步打球

  敦煌有以步行方式持杖击球的游戏,称“步打球”。如榆林窟五代第15窟南壁中,绘一儿童伏跪在莲花座上,左手持一圆球,右手挥举一偃月形的球杖。

  步打球,又称“步打”,是一种徒步以杖击球的球类运动,类似于今天的曲棍球。步打球是从马球活动发展演变而来的,除了不骑马之外,跟马球运动大体相似。

  相扑

  莫高窟北周第290窟人字披西披《佛传》故事画中绘有相扑活动的画面,查阅相关佛经资料,发现该故事画所依据的是《修行本起经》,为后汉(东汉)西域三藏竺大力与康孟详共译,翻译该经的时间为建安二年(197年)。画面中梳双丫髻、穿犊鼻裤的难陀正将全身赤裸的调达扑翻在地。

  (选自胡同庆 《敦煌古代游戏》。)

 

 

责任编辑:方健红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搜藏网 福建美术在线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更多友情链接

网站版权持有人:中国 山水画艺术网

页面浏览设置:1024×768分辨率

本站中文名称: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本站网址www.zgsshw.cn  本站所有资料信息未经我站同意禁止转载,否则法律责任自负。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部电话:13805590554   电子信箱:6-0-8@163.com  工作专用QQ:384169963    2522440660    

办公微信:zgsshw  法律维权: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  皖ICP备11008522号-1   备案图标.png皖公网安备 341003020002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