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  会员注册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2018中国冰雪画派新疆行系列报道

首   页 书画艺术动态 历代山水名家 当代山水名家 网站推荐画家 实力派画家推荐 理论之窗
各地美协组织 展销大厅 书画定制 国画山水流派 艺海趣闻轶事 书画收藏指南 合作交流
      当代山水画名家
白雪石 傅家宝 郭公达
刘继潮 章 飚 裴家同
朱松发 朱修立 陈玉峰
张自生 朱 冰 张卫平
  更多
      历代山水画名家
展子虔 李思训 李昭道
王 维 关 仝 荆 浩
巨 然 郭 熙 李 成
米 芾 王希孟 张择端
范 宽 马 远 夏 圭
李 唐 刘松年 王 蒙
倪 瓒 赵孟頫 黄公望
仇英 查士标 唐 寅
文徵明 董其昌 朱耷
龚贤 梅清 石 涛
王 翚 王时敏 吴石仙
萧云从 王原祁 吴 历
  更多
      书画收藏指南
2009年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市场价格状况统计
教你如何欣赏国画
教你如何收藏国画和鉴别真伪
书画的鉴赏、保养与收藏
书画的鉴赏、保养与收藏
悬挂字画的窍门
如何保存收藏的字画
书画收藏家成长秘笈:三大基本功七项注意
投资书画“四字方针”
当代书画收藏进阶
书画收藏五忌
字画收藏小知识
怎样选择书画收藏品
收藏名家书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收藏“四忌”
收藏中国书画最好不装裱 画心保存有利长期保护
文房用品的品位身价
平民收藏如何捡漏
提高鉴赏能力 艺术品投资:长假修炼内功好时机
非理性投机都会失败 艺术市场绝非股票市场
北强南弱 艺术品市场区分南北值得商榷
赝品书画并非全是“劣品”
宋元书画为何屡以天价成交?
小印章有大乾坤:如何判断一枚印章的价值?
艺术品秋拍3看门道 书画投资:细节决定成败
市场亮点:大名家女性题材画是收藏上好之选
艺术要与聪明的钱结合?
粉彩瓷板作品《黄山四千仞》拍出680万元高价
民企进入艺术品市场最盼资金安全
郭庆祥谈清代皇家宫廷艺术收藏品
圆明园海外寻宝 大英博物馆担心中国追讨文物
骗子模仿书画家范曾声音 卖假“奇石”等行骗
艺术品秋拍3看门道 书画投资:细节决定成败
万达10年:斥巨资收藏名画期待丰厚回报
今日中国艺术市场当真回暖了吗?
中国艺术拍卖企业距离“垄断寡头”有多远?
  更多
      各地美协组织
安徽省淮北市巾帼画会
安徽省宿州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宿州市青年书画家协会
安徽省芜湖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宣城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池州市青年美协会员名单
安徽省池州市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周口市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漯河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新乡市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金华市美术家协会工作会议磐安召开
山东省五莲县美术家协会
  更多
 
    西泠印社走过110周年启示录
西泠印社走过110周年启示录
作者:光明日报 叶 辉   文章来源: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加入时间2013-2-18 9:14:38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讯 2013年是西泠印社创建110周年。近日,记者走进这个百年名社,追寻其走过的历史足迹。

    从杭州西湖孤山南侧临湖一个月洞门进入,粉墙黛瓦、滴檐漏窗、馆阁庐楼扑面而来。沿曲径登临孤山之巅的四照阁,整个西湖景色便奔来眼底。

    四照阁内,茗香浮动。中国书法家协会副主席、西泠印社副社长兼秘书长陈振濂教授接受了记者的采访。

“天下第一名社”

    1904年春日,杭州丁仁、王褆、吴隐、叶铭四位印人聚集孤山,提出了一项倡议:成立印社,保存金石,研究印学。

    西泠印社——我国第一个金石篆刻学术团体从此诞生。在金石篆刻艺术日渐衰落之时,他们承担起存亡继绝、重振古老印学艺术的重任。

    此后10年,四君子精谋划、巧布局,在孤山建起一个人文景观与自然景致相映衬的园林。

    西泠印社建社后一直没有社长,四君子虽均为饱学之士,但都是谦谦君子,谁都不肯当社长。最后请吴昌硕领衔。

    吴昌硕,清代最后一位艺术大师,现代第一位艺术巨匠,诗书画印造诣均登峰造极。

    昌老的大旗竖起,各方印人齐集,李叔同、黄宾虹、马一浮、丰子恺等加盟西泠成为社员,杨守敬、盛宣怀、康有为等为赞助社员,连日本印人长尾甲、河井仙郎,朝鲜人闵园丁等也前来加盟,成为海外社员。印社团结、聚合国内外书画篆刻家,推动篆刻艺术的国际交流,影响播及海内外,被誉为“天下第一名社”。

    1921年秋,“汉三老讳字忌日碑”被日本文物商买走,西泠印人闻此,震骇莫名。此为南方发现仅有之汉碑,其文物价值无可估量,若被日本人买走,是中国人的耻辱!西泠印人发动社会各界捐款,硬是将已装船待运的石碑赎回。

    西泠社员在民族大义面前表现出风骨和操守。抗战爆发后,西泠印人绝不与日伪合作,停止了印社所有活动。

    战乱中如何保护印社?雇人照看!停止印社所有活动期间,他们靠刻章、写字、画画维持生计,经济已很困窘,却省下钱按月寄给守护者发工资,如此坚持了8年。正是这种无私的守护,印社方在兵燹浩劫中幸存。

    1949年,丁仁病危,临终嘱托将印社交给人民政府,唯一的要求是保持社名不变。就这样,半世纪苦心经营的印社无偿交给了国家。

    正是几代西泠人的保护,才使百年名社能延续至今。

然而,进入新世纪,西泠印社却面临着新的考验。

    浴火重生

    2002年暮春的一天,时任浙江省杭州市委书记的王国平走进西泠印社杭州书画社,呈现在他眼前的是一片颓败景象:简陋的办公条件,破旧的办公设施,作为国家一级文物的印章散乱堆放,连个盒子都没有……

    “你们是捧着金饭碗讨饭吃啊!”王国平叹息道。

    此时的西泠印社已陷入困境。

    此次调研后,杭州市委决定,由时任杭州市政协副主席、中国美院教授的陈振濂出任副社长兼秘书长,主抓社务;时任杭州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的王玉明出任西泠印社社务委员会主任,主抓行政事务;调杭州市经委钱伯皓出任社委会副主任,主抓转企改制。

    陈振濂与王玉明、魏皓奔前后两任社委会主任精诚团结,配合默契,开展学术研究、对外交流、人才培养,雅集时恢复公祭印学先贤、举办社员作品和藏品展览、开展鉴赏研讨等活动,延续了传统文人结社的聚会方式。

    曾几何时,印社连活动经费都没有。钱伯皓到任后,发展文化产业,成立了艺术公司、鉴定评估中心、拍卖公司。印社产业扶摇直上,拍卖公司成为“江南第一拍”,2011年秋拍,拍卖额达到15亿元。

    改革使西泠印社艺术产业两翼齐飞,百年名社终于浴火重生,重现辉煌。

    艺术的孤岛

    十八大报告指出,“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必须增强文化整体实力和竞争力”,而文化的血脉,文化的整体实力和竞争力离不开传统,只有从传统文化中汲取精神养料,才能夯实文化基础,才能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西泠印社这个文化孤岛所守望的正是我国传统文化的一脉精髓。“西泠印社是我国艺术史上一种独特现象,一个艺术孤岛。110年来,她顽强地坚守着自己的底线,不为时尚所惑,不为世风所动,不为利益所诱,保存、传承、复兴、发展着金石篆刻艺术。她已成为中国文化的一个偶像,一个图腾,一个精神维系,孤岛所守望的便是原汁原味的古代至近世一脉相承的中国文人君子文化。”陈振濂说,“西泠印社,是中国文人君子的精神孤岛,艺术的孤岛,文化的孤岛。”

    在西泠印社110年历史长河中,社长有59年空缺。宁缺毋滥——西泠社长遴选体现的正是这样一种守望。

陈振濂称西泠印社的成立是一个谜。丁仁是印社灵魂,王褆是印坛领袖,叶铭是一流的管家,吴隐是“财神”,四人可谓绝配。但谁都不肯当社长。自己出钱出力苦心经营建成印社,却把社长权柄拱手相让,正是这些君子谦让无私品质的体现。

    吴昌硕的任职,为西泠印社社长的遴选确定了标高:艺术大师、学术泰斗、文化名人三者具备,方能出任社长。

    此后几代人不约而同,七任社长无一不按此标准选择。

    2005年,第六任社长启功去世,2011年才由95岁的汉学泰斗饶宗颐出任第七任社长。

    西泠印社对社员入社要求极严,至2005年,历代社员累计仅313人。

    王褆次子王士僧,理工科大学毕业,嗜书法篆刻,常参加西泠雅集,希望入社。乃父是印社元勋,他又身怀长技,入社又有何难?然王褆不徇私情,以儿子不够格为由坚不录取。

    经几代西泠人苦心经营,日积月累,今日的西泠印社已成为我国印章、印谱等文物收藏最宏富的机构,藏有魏、周、唐、宋、元、明、清等时代的碑刻及汉画像石、仿石鼓等,对印学研究、文字考古发挥了不可估量的作用。印社社藏文物15000多件,其中100余件为国家一级文物;印谱500多部,其中国家一级文物38部,明清重要印谱几乎全部被收藏,其质量之高,系统之完整,学术性和代表性之强,在世界印谱资料收藏领域举足轻重。这些藏品,大部分都是社员个人捐献的。

    1962年,71岁的社员葛昌楹将43枚珍藏印章捐赠给西泠印社,这些印章全为国家级文物,其中一级文物6枚;王褆夫人遵丈夫遗愿,将他个人收藏的印章等文物675件捐出。

    无私的捐赠成就了西泠印社宏富的珍藏。然而,比这些珍藏更可贵的是社员的精神,这也是孤岛守望的精神。

    陈振濂认为,西泠早期社员身上发散着中国传统道德的光辉,不计名利,无私奉献,甘于寂寞,宁静坚守,这就是百年西泠所传递的孤岛精神,一种值得传承,值得学习,值得铭记,值得珍惜而为当下这个时代所需要的精神。

    然而,这种精神要想传承下去并不容易。博物馆常务副馆长吴莹告诉记者,文物进入市场后,价值飙升,一件藏品动辄数万元甚至上百万元,社员捐赠少了,她深为此而忧虑。

无人能领的“吴昌硕奖”

    陈振濂说,他接掌西泠后提出两个理想——学术理想:保存金石学;艺术理想:诗书画印兼能。

    但今天,金石学确实衰落了。

    2007年,西泠提出“重振金石学”的目标。2009年11月,“重振金石学国际研讨会”举行。研讨会上,一些金石学研究者很激动:金石学没有完全冷落,我们的研究还有人重视!

    陈振濂认为,西泠早期社员诗书画印兼能的修养与能力,在今天的印人身上已很难看到,绘画的不懂诗词,篆刻的不善绘画,诗人不懂绘画书法。分科太细的艺术教育弊端已导致综合性人才难觅。

    西泠吸纳新社员的传统方式是须经两个理事推荐。在当下,这一推荐方法遭遇世俗功利的挑战。

    陈振濂操刀对此进行改革:实行考试入社。

    2005年,第一次“海选”以全国书画篆刻比赛为载体进行,前3名被录取为社员。

    2012年,西泠面向海内外举办诗书画印选拔比赛,共收到11000多件作品,从2000余名参赛者中录取了4名入社。

    西泠印社在展览和考试中有意进行引领,如篆刻比赛命题作业规定,要有战国古玺或圆朱文、唐宋官印、封泥、多字印等风格。

    “十年引领,篆刻风气大变,诗书画印兼具的人才开始出现,2012年考试入社的5位社员,诗书画印都好。”陈振濂说。

    虽如此,但诗书画印一体的高层次人才还是罕见。西泠印社于2006年设立“吴昌硕奖”,获奖者须诗书画印四项俱佳,而只要获奖就能成为社员。

    然而该奖设立有年,却无一人能摘得。

    “但是,今天没有不等于永远没有。”陈振濂说,“我坚信,总有一天会有人拿下这个奖!”

    这一天还会远吗?

    

 

 

责任编辑:黟人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搜藏网 福建美术在线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更多友情链接

网站版权持有人:中国 山水画艺术网

页面浏览设置:1024×768分辨率

本站中文名称: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本站网址www.zgsshw.cn  本站所有资料信息未经我站同意禁止转载,否则法律责任自负。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部电话:13805590554   电子信箱:6-0-8@163.com  工作专用QQ:384169963    2522440660    

办公微信:zgsshw  法律维权: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  皖ICP备11008522号-1   备案图标.png皖公网安备 341003020002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