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艺术网讯 近年来,滨州市书画艺术多元化的发展态势日益凸显,传统的书画艺术表现形式在各种现代创作元素的影响下被赋予更多的时代意义。老一代书画艺术家水平日益精进,新人新作品更是层出不穷、不断涌现,与之相应的是书画消费市场的迅速扩容。书画作为一项高雅艺术,正慢慢走下“神坛”,走出原有的社会圈层,成为进入寻常百姓生活的平民文化、大众艺术。
以老带新氛围浓厚 新人辈出佳作频现
书画艺术发展至今,我市已逐渐形成了一支新老结合、实力突出的队伍。可以说,滨州的书画艺术队伍已经形成了老中青三代交响共鸣的艺术格局。以美术队伍为例,目前,我市的中国美协会员已从2005年的2名发展为如今的12名,并有省美协会员70余人,市美协会员300余人。张志斌指出,在这支队伍里,职业画家人数占到一半,其他成员主要是来自文化系统、教育系统和各单位业余画家。“我们的画家大都生活在老百姓中间,接地气是滨州美术的一个天然品格。” 张志斌打比方道,美术协会好比是艺术界的星光大道,为热爱书画艺术、拥有一定创作天赋但未能接受专业系统训练的业余书画爱好者提供了展示水准和提高自我的舞台。大家通过互相之间的交流,促进彼此更好地了解社会,从而达到共同进步、拓宽思路的最终目的。
尤其值得注意的是,在这支美术队伍中,青年画家的人数占据了六成以上,逐渐成为队伍中的骨干力量。与老一辈传统书画艺人相比,青年一代的创作更能够贴近本土,不断追求创新。他们不再单纯局限于传统的山水花鸟等内容,而是突破思维限制,放眼万里之外,将世间万物纳入他们思索与创作的范围之中,极具气魄与灵性。同时,青年画家基本功扎实,对西方文化及思想新潮流比较敏感,注意寻找和确立个人风格,作品充分体现出“经典与前卫结合,传统与现代相融”的特点,思路更为开阔,视野倍加宽广,一些富有个性特点的画作不断形成。凝视现实生活、洞悉生活变迁成为滨州画坛的一个显著的艺术品格。
2012年8月至今,市美协借以老带新的形式先后举办了七期两人组合展览,新老两代画家互相交流,“传帮带”的氛围日益浓厚。张志斌认为,书画艺术要求创作者思维永远不能停滞。青年画家身上更具有灵气,他们思维活跃,并不单纯走老路子,敢于提出不同的意见。虽然经验稍嫌不足,但整体画作热情饱满,风格各异,比之老一辈艺人具有更明晰的层次感与现实感。
高雅艺术走下 “神坛”更趋平民化、大众化
“多出去走走,不光能开阔视野,提升境界,感受到国家壮丽的大好河山,更能为书画艺术工作者带来更多的创作激情与灵感,提供更为丰富的题材内容。只有通过一次次采风写生,画家的水平才能不断提高。”张志斌说,鲜活的、丰富多彩的、原汁原味的生活体验是艺术的源泉,只有走走看看才能真正感受得到。更重要的是,采风活动能使创作者胸怀更加宽广,这是做一名书画家必须具备的气质与风度。“很多书画家的境界非常局限,是因为他们只懂得沉醉于自己的画作之中,只懂得自我陶醉、自我欣赏,因此出不了好的作品。只有通过不断的交流互动,才能取长补短,形成各自的特色。一位成功的画家,不但要看得到自己的短处,更要善于借鉴他人的长处。”他说,书画家不能固守现状,只有具备丰富的阅历,胸怀才能更为广袤,要知道,书画创作进行到一定程度,就不再单纯是写字作画,不再单纯是对事物的描摹,而是一名书画家人生、胸怀与个性的真实写照。
近两年我市的组合画展不断增多。因其展览的私人性较强,故而能够吸引大量人群,这使得组合型画展为广大书画艺术爱好者所接受并逐步形成规模,如今已日渐成为滨州美术界的一个亮点。随着我市书画艺术的多元化趋势日益凸显,各类书画展览的不断增多,书画艺术作为传统国粹,日渐受到人民群众的喜爱与认可,投身书画艺术队伍的爱好者、从业者日益增多。书法、绘画从最初作为一项只有上流人士方可为之的高雅艺术,慢慢走下“神坛”,成为进入寻常百姓生活的平民文化、大众艺术。“书画作品能充分表现出创作者的胸怀与气度,只有大胸怀才能彰显大境界,只有大境界方可创造大作为!”
责任编辑:方健红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