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艺术网讯 2012年,中国艺术品拍卖总成交额整体下滑,市场处于调整阶段。据雅昌艺术市场监测中心(AMMA)不完全统计,截至12月31日,2012秋中国艺术品拍卖TOP10中,书画类拍品占6件,其中,近现代书画作品2件,在市场环境不甚理想之下,近现代书画作品却仍旧表现抢眼,强势更甚。
近现代书画进驻市场
任何重要的艺术作品都与其所处的特定时代或与大的社会变革、艺术家本人的特殊经历有关。中国近现代书画笼统地说是从辛亥革命至20世纪70年代的书画力作。从辛亥革命前后到改革开放前的一段时间,是中国历史极其复杂而又丰富的阶段。军阀混战、政治变迁、中西文化的冲突与融合、从旧中国到新中国、从武装革命到文化革命等,这一阶段的书画不再是过去单纯的笔墨的文人格调,而更多的是反映时代浪潮的新的书画形态。这一阶段的艺术家作品具有明显的时代烙印。
“在西方文化强势进入中国的时候,为保持民族传统,过去的"水墨丹青"被特意改称为"中国画",但这时的中国画已经明显融入了西方艺术的形式。”艺术评论家王栋栋表示,近现代书画最显著的特征是对开放的民族性和极端的政治性的集体渲染,以至于后来很多价格的变化都与此相关。任伯年受西洋画风影响,以独特的视角挥写活泼绚烂的花鸟世界;高剑父等提倡折中中外,融合古今,将日本画法与中国传统的技法糅合,创造出具有时代感的新风格。林风眠则调和中西,并汲取东方艺术中线和色彩的质朴与刚健,再与西方现代派相结合形成了现代中国的新意境。
然而王栋栋觉得这些变化都属于艺术内部的变化,直至1949年以后的书画,追求个人内心的东西已经降为次要,重要的是为国家、革命服务,这时的艺术价值存在于政治统治和个人生存的夹缝中。比如李可染的“红山水”,它固然有其山水传统意境及其画家内心的独特价值,但也不乏红色文化对艺术的强行注入。
环境造就了这一时期作品的鲜明风格,也让艺术品市场有了更多近现代书画的代表之作,并稳固扎根。“无论真真假假,这些书画家的亲属、朋友、市场代理者很多都健在或具有相当长的工作积累,各种书画的实物和信息都在社会上广泛流传,作品越多故事也就越多。”王栋栋告诉新金融记者,中国人最崇拜历史,而且这些历史近在咫尺,属于可以把握的历史,只要有故事,就有卖点,因此近现代书画市场必然会有很大的发展。
慧眼识珠认价值
“关于价值有很多种认定,有的重视作品中的社会历史价值,包括事件性、新闻性;有的重视艺术史的价值,比如风格、笔墨的传承和创新;有的重视跨文化的价值,比如在艺术中对中心文化现象的实验。从市场的角度讲,前两者可能更容易带动市场的流通,因为这些特征比较容易传播,一旦价值进入了传播通道,就形成了可流通的价格。”王栋栋则更关注艺术中跨文化的价值(跨文化价值主要是指艺术在人的自由层面的体现,可以用心理学、哲学、社会学等方法测试)。
以李可染为例,在王栋栋看来,其“红山
作者:新金融 王妍妍
责任编辑:陈晓梦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