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艺术网讯 书画作伪早有历史,从文献记载看,在南北朝就已出现。古代生意经云:“粮油生意一分利,布匹百货十分利,棺材嫁奁百分利,珠宝字画万分利。”正因重利诱惑,历代不乏投机取巧者。现在的中国书画造假,覆盖书画家名头之广、涉及领域之宽也是前所未有的。
仿本法:意即作伪者长期研习某一名家作品,这是现在用的最多的一种造假手段。此类赝品一般标价很高,接近原作。有的则是艺术院校的教师和学生的临摹之作,他们艺术功底较深,造假作品有一定欺骗性。这类赝品要价不太高,一般百八十元就可以“搞定”。
高科技作假法:如今书画造假已无所不用其极。名人印章用激光照相制版,名人书法可从出版的书法集中采用电脑放大,比描红还精确,完全能以假乱真。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业内人士披露说,由于高科技手段介入,使造假画出现地下工厂,仿制画多用幻灯来拷贝,有人专门画画中人物,有人负责题字,背景也由专人画,分工极为细致,甚至还请专人伪造“虫蛀”、作旧痕迹。然后成批生产,一张仿造著名画家的画出价50元,这样即便卖到三四百元,他们还是有利可图。
揭层法:此种方法是过去用的较多的一种“技术”手段。由于以前作画用的基本上是一种多层宣纸,造假者利用宣纸对水墨的渗透特性,将作品进行剥离,再给原画后加上一层配纸,这样一张画就变成了两张甚至更多,一般人根本发现不了。当然,这种方法难度较大,“技术含量”高,只有少数“高手”才能掌握。
更令人不解的是,国内的一些拍卖公司公然违背行规和职业道德,为赝品大开绿灯,为赝品出具“身份证”,大开出货渠道。据统计,书画作品拍卖中,真品数量难以过半。
据《书画界》
责任编辑:陈晓梦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