齐白石早期绘画作品《挑耳图》
多数人熟知齐白石晚期的画作鱼虾、虫草、花卉,却极少见到齐白石早期绘画作品,昨日(30日),在省博物馆开幕的《丹青巨匠——齐白石绘画精品展》,汇集了白石老人四成早期肖像、仕女等绘画作品,令江城画迷一饱眼福。
此次展览集中展现了齐白石早、中、盛、晚等不同阶段的艺术成就,共87件,题材涉及人物、山水、水族、动物、蔬果、花鸟、花卉草虫等,包括1919年定居北京后改变画风的花卉精品,晚年功力代表作《墨蟹图》、《和平鸽图》等。
此次展览由国内收藏齐白石作品最多的博物馆——辽宁博物馆提供,据该馆馆长马宝杰介绍,与其他齐白石画展相比,此次展出作品,可让观众最大限度地感受白石老人的艺术特色与成就。
他认为,其中展出的数幅白石老人早期的绘画作品,颇具观赏性,如齐白石28岁为恩师胡沁园妹妹画的肖像画——《黎夫人像》,采用的是典型的民间肖像画技法,面部运用擦炭画,非常传神、逼真;《黛玉葬花》则为仕女画,面部描绘工细,赋色清丽淡雅,非常耐看;描绘八仙中的铁拐李的《挑耳图》,生动自然、富有浓郁生活气息,简练粗放的笔墨风格预示着白石老人日后向大写意人物画的过渡。
此次展览将持续至明年2月28日,市民可免费观看。
齐白石的名气很大,一幅画一定很值钱吧?昨日,长期从事古画拍卖鉴定的马先生告诉记者,受存世量等因素影响,齐白石除少量作品外,多数画作价位在五六百万元,画价并不算很高。
马先生分析,画价与很多因素有关,比如画的尺幅、存世量、精品度等,马先生称,物以稀为贵,齐白石的画作存世量大,自然就不算稀罕;另外,画的尺幅越大,价格越高,而齐白石的画,往往以水族、花鸟、虫草题材的作品比较多,多属“小品类”,尺幅不大价格自然就难以提升。
辽博馆藏齐老画作
全国第一
此次《丹青巨匠——齐白石绘画精品展》展出的画作,均来自辽宁省博物馆。昨日,该馆馆长马宝杰介绍,辽宁省博物馆收藏了400余件齐白石作品,位属全国博物馆第一,能拥有如此多的真迹,主要是得益于齐白石的三儿子齐良琨和齐白石恩师胡沁园的孙子胡文孝,均在辽博前身——东北博物馆工作过。
据马宝杰称,齐白石早期和晚年许多作品均系两人努力获得,两人逝世后,其家人珍藏有关齐白石的许多作品,也在上世纪六七十年代,通过捐赠等多种方式入藏该馆。
马宝杰称,目前齐白石画作的存世量应在3万件以上,除博物馆、私人藏家外,收藏齐白石画作较多的还有北京画院、中国美术馆,但辽博品类最齐全,早中晚期作品皆备,早期作品拥有量更是无人可比。
齐由来在介绍祖父齐白石的作品。洪洋/摄
昨日,《齐白石绘画精品展》开幕式上,一位衣着朴素、操着湖南口音的老人格外引人注目,他就是齐白石老人的孙子齐由来,其父为齐白石的三儿子齐良琨。
谈及白石老人生前的点点滴滴,如今已是湖南省有名的国画家齐由来称,正是爷爷生前的谆谆教诲,引领自己走上绘画之路,静下心来潜心钻研画技。
作画“化腐朽变神奇”
现今已70多岁高龄的齐由来,昨日是在家人陪伴下观展,而最令他赞不绝口的是爷爷画的一幅菊花图,“画作层次分明、浓淡相宜,非常有笔力”。他说,白石老人的画题材丰富,画风界于“似与不似之间”,这样的画不俗气、不欺世,农民都看得懂,经得起时间的考验。
齐由来提到,父亲生前经常说起爷爷画画颇有能耐,能在瞬间去掉败笔:有一次白石老人画画时,一个美国人上前和他交谈,无意间画笔上的墨汁滴在纸上,眼看一张画就要作废,白石老人不慌不忙,用嘴对着墨汁吹了一下,又添了几笔,滴墨处立即变成一只老虎,惊得美国人大呼“白石老人真神奇”。
周总理担心齐白石“受不了”
谈及爷爷,齐由来仿佛有说不完的话,他说起白石老人很爱国,拒绝卖画给日本人,并画4只爬行的螃蟹,嘲讽日本人“看你横行到几时”;他说起白石老人学习勤奋,有次画画入了神,忘记砍柴回家,被家人责骂“三日风、四日雨,画画能当饭吃吗”。
不过,有一件事令齐由来至今说起,仍颇为伤感。他说,父亲齐良琨在兄弟中作画最好,经常得到白石老人的夸奖,1955年,齐良琨因病去世,和白石老人私交甚好的周总理得知后,担心白石老人“受不了”,亲自指示不许任何人向老人透露这个消息,就这样白石老人1957年去世,一直都不知道亲生儿子已经“先走了”。
学画比给画更重要
齐由来回忆,自己小时候住在白石老人的老家湖南,上世纪50年代,曾先后多次去北京拜见爷爷,而最令他难忘的,是1957年爷孙俩的最后一次见面。
白石老人一见齐由来就问:“自己能画了吗?”齐由来回答说“画得不好”,当时已经90多岁的白石老人指指天,又指指地说:“我现在隔天远,隔地近了,今后要靠你自己好好练了。”
白石老人随即起身来到画桌前,教齐由来怎样拿笔、运墨、设色画荷花,老人说:“我留给你画,没用,你自己努力学好画,源源不断地创造,才受用。”
此后不久,白石老人便与世长辞,但爷爷的教诲却令齐由来受用一生,成为他数十年耕耘画坛的座右铭。(管菁 毕伟兵 胡百)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