展览时间:2012年12月15日至2013年2月21日
展览地点: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三层展厅
策展人:曹星原
主办单位:
中国美术家协会
中国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基金会
中央美术学院
承办单位:
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
中国美术家协会油画艺术委员会
后援单位:
山东美术出版社
国子监油画艺术博物馆
2012年12月15日下午四点,“黑白东西——朱乃正艺术思行研究展”在中央美术学院美术馆盛大开幕。
开幕式上,原中央美术学院老院长靳尚谊先生首先致词,靳先生在发言中介绍了朱乃正先生的一些往事,朱先生是美院油画系第一批毕业生(1958)。谈到这次展览,靳先生认为展览体现了朱先生对传统文化的修养已达到一定高度。策展人曹星原女士在发言中解读了展览的题目,她说,结合作品,"黑白东西"不仅指颜色,还上升到美术研究的理论高度。
艺术家、中央美术学院老教授朱乃正先生在发言中说:回顾这辈子,他觉得很庆幸,庆幸有他们这一代人特有的经历;庆幸学了画画,在西北时大自然给予了他继续生活下去的力量;庆幸从小就学习书法;庆幸晚年遇到了曹星原。
以黑白两色的作品来探讨东西绘画是展览的关键所在
已经77岁的朱乃正有着深刻的国学涵养,在长达60年的艺术道路探索,对中国油画的发展具有突出贡献,在我们熟知的油画之外,还善书法、水墨。展览将尝试以朱乃正的一批黑白两色的作品来探讨什么是中国的绘画特点、与西画的不同之处是什么,什么是朱乃正笔下融入了深厚中国本土文化精神的油画。
从所选作品来看,尽管“黑白东西”并不是一个回顾展,却能从某种程度上反映朱老师在创作中所遇到的问题以及朱老师针对这些问题的实践,这些被提出的问题乃是展览的关键所在。“黑白东西”一语双关,“黑白”是从中国传统笔墨出发的定义,所谓墨分五色,黑白之间意蕴深远,“东西”既表示东西方的绘画技法和风格,又是朱乃正对自己作品的谦称“小东西”。展览希望和观众通过展出的“东西”探讨东西方审美差异的同时,兼论朱乃正游弋于两者之间的艺术心得。
本次展览策展人、加拿大不列颠哥伦比亚大学艺术史系教授曹星原老师认为,油画在中国发展了近百年,“油画民族化”等问题至今仍被争论,而朱乃正老师则另辟蹊径,从书法、水墨以及油画入手进行多方位创作。在她看来,尽管现在很多中国画已经不再是传统文人画,朱老师由于从小接受中国传统文化熏陶,在他的作品中我们能看到明显的传统审美语言变化,他的艺术语言带有传统文人精神。
展览以两个部分来展现朱乃正在传统、当代与外来影响三流汇合处的自我定位
“黑白东西:朱乃正艺术思行研究展”包含了从学院素描习作到油画风景、水墨和书法等临摹和创作,共一百多件作品,跨越从50年代到2012年约六十年的创作经历。
朱乃正的小幅油画写生的精湛色彩及其深远的情调,令人感到豪气冲天的油画作品,如《金色季节》、《青海长云》、《国魂》等作品,早已得到美术界的认可和推崇,而他的素描人像在七十年代和八十年代可谓影响了一代人。同时,朱乃正还是一个有相当造诣的书法家,兼以水墨画自娱。因此,展览取其略为人们不熟知的艺术创作部分,即,素描、书法和水墨作品。这些作品不仅基本是黑白二色,而且也是将东西两种文化的影响贯穿其中,这个展览展出的不是一般意义上的艺术作品,而是个专题研究性的展览,是对朱乃正的艺术及其生活经历在当代时空中的品评研究展。
展览将以两个部分来展现朱乃正在传统、当代与外来影响三流汇合处的自我定位。第一个部分是艺术探索部分,从书法临池到风景创作来展现朱乃正对东方和西方文化的从研习到把握并发挥自如的过程,第二个部分是艺术表述当代生活经验的部分,展现作为生活在二十世纪后半叶到二十一世纪初的朱乃正通过艺术达到自我认识和抒发。在这两个部分中贯穿着三个概念,即思、悟、行;以三个概念来把握和分析在中国文化语境中艺术创作过程的特点,强调艺术创作的从思到行的过程作为理解他的文化姿态在作品中的体现。
责任编辑:方健红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