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们讨论什么,或许就是什么出现了问题。”近日,由北京市文联和北京大学中文系联合主办的“现实与文艺:2009北京文艺论坛”上,一位旁听的大学生这样说。而她,与来自全国各地的30余位文艺界创作者、评论者、研究者同样面对的,是当代文艺离抽象的现实越来越近、离我们的境遇越来越远的景象。“虽然我们的文艺创作和文化市场都有了空前的发展,但当下文艺对待现实生活的态度并不令人满意。”北京作协评论委员会副主任解玺璋表示。在这样的境遇中,与会学者们在观察,文艺是如何离开现实而成为一种娱乐性的集体狂欢?文艺又如何才能回到现实——以“离开”的方式再度回来?
现实的创作需要“在场感”
“很多展览中,摄影作品表现的对象都是湖面、远山、鲜花、美女……对于现实生活的反映在他们的镜头中难以体现。”北京摄协副主席李英杰眼中大量走唯美路线的视觉影像创造者,在北大中文系副教授邵燕君那里则被视为一群自我膨胀的叙述者:“现实主义创作传统被今天很多年轻作家认为过时、老旧,他们变得不会写别人,也不会写自己,而是用来自马尔克斯、博尔赫斯的腔调讲着‘我爷爷、我奶奶’的故事。”自新世纪以来,大量乡土作家投身纯文学创作,而面对5年以来底层写作的崛起,陷入集体失语与缺席状态。不仅是摄影和文学,解玺璋说,文艺对于现实摆出或冷漠、或谄媚、或嬉皮笑脸的面孔,其实反映了创作与现实生活渐行渐远的事实。“当今的创作很难再找到在重述现实中得到升华的《兰亭序》中传达的意境,或者《岳阳楼记》中呈现的情境,而是充斥着无休止的戏说和搞笑。”北大中文系教授谢冕表示。
中国百余年的文艺发展史证明,只有现实主义是最有威力、最适合书写我们的精神状态和时代风貌的文化样式。文艺创作是个人行为,同时也是社会行为,真正优秀的文艺作品,都是艺术家在投入现实生活,从思想情感和行为方式诸方面融入现实生活,触摸时代脉搏、感受大众悲欢之中所生发的“在场感”的指导下创作的。北京大学副校长张国有表示,我们不可否认新文化运动及之后的文艺工作仍是围绕着最迫切的现实需求展开的,尽管有曲折,有坎坷,也有许多教训,但是历史证明,那些真诚的观察现实和思考现实,并表达最多数人的现实愿望和理想的作品仍然流传下来了,成为被我们一再重读的经典。即便时代发生了变化,记录和反映现实的优秀的艺术家和优秀的艺术作品终将获得恒久的艺术价值和魅力,而一些教训实际上也告诉我们,一旦离开了现实的土壤,文艺也就失去了生命力。而北京大学新闻与传播学院副教授陆绍阳所探求的电影的中国合力模式——对时代的概括力、对人性的洞察力、对艺术的表现力,对于整个文艺创作也同样适用。
“30年前,我有两台相机:大相机用反转片拍些很具有‘艺术’效果的花朵、静物,小相机使用黑白胶卷,在街头随意拍些所见所感;如今我整理照片,发现反转片拍的东西毫无价值,而不经意留下的街市景象却弥足珍贵”,李英杰说,“因为那是不加修饰的生活的本真——现实永远是摄影创作的第一主题。”
扎根生活,也要“浮在空中”
生活是艺术的源泉,但“像京剧这样的艺术门类本来就是与我们的现实生活有距离”。据中国戏曲学院教授傅谨调查,上世纪50年代至70年代,只要国家大力创编现代戏,京剧票房必然下降。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李洁非认为,80年代至90年代中国先锋实验文学虽然钻研艺术技巧,但也可以说并不是对现实的无动于衷,而是对现实的另一种反映。“艺术与现实是相联系的,关键是它们并不是双生儿,而是需要一些重要环节彼此勾连。”
比如想象。美国纽约大学东亚系主任张旭东说,文艺是对现实的冒险,但同时也给文艺带来了比现实更多的自由。谢冕更是直言:文艺就是想象,从现实中生长的想象。基于近30年中国的社会发展,北大教授张颐武表示,社会呈现出“现实比想象更有想象力、想象比现实更现实”的悖论时,社会现实要求或曰引导文艺创作者与评论者更要结合不断变动着的社会风景,提升了解现实的洞察力与基于现实的想象力的内容与水平。
浮在空中的想象的高度,取决于扎根生活的深度。评论家们认为,创作出优秀的文艺作品,必须在与现实亲密对话的基础上,整合创作者、评论者自身的知识结构,包含与普罗大众的“沟通”能力。复旦大学文学院教授郜元宝说,良性的创作氛围是优秀的文学家、艺术家之间能通过作品的想象相互碰撞,同时与受众产生沟通和共鸣。我们面对着丰富多彩、光怪陆离、复杂多变的现实生活,对于怎样汲取有益的养分,抒写出富有时代精神的文艺作品,中国社科院文学所研究员陈福民指出,完善和提升作者的知识框架也是当务之急。“作品写给谁?它与自己有什么关系?通过它想和谁沟通?这不仅关乎作品的艺术水平与本质指向,同时也是文艺创作的重要问题。”
从现实出发的飘浮在空中的想象,离开了真正的生活现实,却提升了真实的艺术现实;从“离开现实”到“回到现实”,想象是让它们彼此勾连的通路。
小资的浪漫与诗人的迷惘不是现实的文艺,拉上窗帘的低声歌唱也不是文艺的现实。尽管不同时期人们对“现实”的理解有所不同,但如何反映变化了的现实生活一直是文艺创作的根源问题,思考现实、想象与艺术之间的关系,我们的文艺才不会面向个人呓语或者面向诺贝尔文学奖,而是直面变化了和正在变化着的真实生活。
作者:张亚萌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