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艺术网讯 今年秋拍,历来占据整个艺术市场逾一半成交额的书画板块,可谓此起彼伏:近现代书画继续深幅调整,而古代书画虽然不再有令人咋舌的天价纪录,但行情依然坚挺。因此,各大拍卖公司都使出浑身解数,致力于古代书画拍品的征集与推广。古代书画拍卖因此成为今年秋拍的一大看点。
嘉德秋拍董其昌创纪录
上月末举槌的中国嘉德秋拍,古代书画表现亮丽,在第一天的“大观”夜场上,古代书画精品就受到追捧,买家频频举牌,场面热烈:其中,清代宫廷画家张宗苍的《云栖山寺》以3967.5万元高价成交,康熙皇帝行书“笃志经学”并四十名臣诗以2300万元高价成交,未署名明代宫廷画家所作《御花园赏玩图》1817万元成交,蓝瑛《临宋人青绿山水》以估价7倍的1495万元被竞得。宋旭《仿黄鹤山樵辋川别墅图》1322.5万元成交……
而拍前最引人注目的《仿黄公望富春大岭图》是董其昌晚年精心之作,以著名的黄公望富春山居图为追摹的对象,曾为清代宫廷所藏,被著录于《石渠宝笈·三编》,晚清时流出宫外,辗转于王孝禹、吴普心、颜世清、周叔廉之手,保存极为完美,是董其昌晚年作品中画风典型极为精彩的一件。在大观夜场上,经过数轮竞价,这件作品以6267.5万元高价成交,创出董其昌作品的拍场新纪录。嘉德的战绩提振了市场信心,也促使更多的拍卖公司进入古代书画板块拍卖场的逐鹿。
北京匡时力推多个专场
古代书画拍卖历来是北京匡时的传统强项,在其将于12月5日开始的秋拍中,常规的古代书画专场,除了领衔的王原祁《仿黄大痴山水》之外,董其昌《书画合璧册》,绘画取金笺作山水,行草五言诗取绢本作行草,诗文书画,相映生辉;王翚1715年所作《松竹幽居》经《艺苑掇英》出版,闲情逸致,清风满纸;张大千旧藏的《崇庆皇太后万寿庆典》墨笔稿本,尺幅巨大,刻画精细入微,皇家气象,栩栩如生;此外,《宋拓定武兰亭》经过22家题跋,流传有序;而书法部分还有王铎精品《草书五言诗》、乾隆《御制七言诗》卷、乾嘉考据学久负盛名的“皖派宗师”思想家戴震《经考附录》手稿等,阵容强大。
此外,匡时还推出明代“吴门画派”作品专场,囊括了沈周《溪山云霭图》、《行书蜗壳诗轴》,周天球《楚江秋思图》,陈淳《米家云山书画合璧卷》,文彭、文嘉《赤壁赋书画合璧卷》,唐寅《高人深隐图》,文徵明写给王榖祥的《行书七言诗卷》等重要作品。吴门画派以沈周为领袖,文徵明继起,唐寅、仇英等为后起之秀,强调作品意境的构造和笔墨趣味的表达;重视艺术形式的审美意味,形成了抒情隽秀的书画趣味,淡雅、秀丽、明快、清新的书画风格,是古代书画中备受追捧的板块。明遗民书画作品专场则是匡时的首创,继春拍成功落槌后卷土重来,不仅向世人展现中国画的风采,更凸显“明遗民”书画家的人格魅力。其领衔之作当推弘仁《断崖流水图》,此外,龚半千行书《渔歌子》卷、石涛《江村清夏图》、恽寿平《五清图》与朱耷、石涛《杂画册》等精品佳制,不容小觑。北京匡时董事长董国强表示,古代书画征集困难,事先设计很难。上述专场名头不全就做不成,如明遗民专场一定不能少了石涛、八大等“清初四僧”。秋拍能推出这个专场,是因为春拍拍得好,藏家反响热烈,出现了良性循环。吴门画派也是如此。是以往的成功帮助公司征集到一些好作品。
北京保利上追宋元
将于12月1日举槌的北京保利秋拍,也把古代书画作为重头戏,以讲学术、重质量作为应对市场需求的努力方向。其中特别吸引人瞩目的,是推出一组宋元的作品,如宋人《山水》小品,南宋俞珙《黄鹤楼图》轴,元代王振鹏的《江山胜览图卷》,元代唐棣的《风微笛远图》、元代佚名的《竹林幽居图》轴。其中南宋宫廷画家俞珙所作《黄鹤楼图》轴,是其存世孤本,描绘黄鹤楼及江景,景致引人入胜,笔法细腻。由著名比利时藏家尤伦斯珍藏的元代宫廷画家王振鹏的《江山胜览图卷》,描绘农历四月初八浴佛节前后元代真实的生活场景,包括两山(天台山、雁荡山)、两城(永嘉城、瑞安城)、两江(瓯江、飞云江)、两寺(圣寿禅寺、宝坛寺)与一海(东海),是一件堪与北宋张择端《清明上河图》相伯仲的纪实性风情画长卷。而唐棣画的《风微笛远图》轴,近景绘松柏二株于近渚之上,中景绘一高士端坐于舟上,横笛而吹,悠然自得,远景绘悠远的山峰,是元代典型文人画作品。
此外,保利还推出明代沈周的《思萱图卷》、《佳果图卷》和《浅绛山水卷》,陆治的《塔影金沙》卷,仇英的《蓬莱仙境》卷,王铎草书《自书诗轴二首》、《草书王献之承姑帖、余杭帖》,黄道周《行书诗》轴。清代作品,则有乾隆御笔《水仙图册》,宫廷画家沈源的《灯市行图轴》,王时敏的《南山图》轴,八大山人的《荷花水禽图》轴、《书画合册》,王翚的《虞山山水卷》,罗聘的《兰花图册》,成亲王永瑆楷书《西园雅集序》,钱泳《记事珠》册,“皕宋楼”陆氏藏晚清名人手札等,都是此次秋拍的重量级的拍品,不容错过。
水落石出凸显抗跌性
拍卖场上的古代书画热以2002年一系列海外回流的作品被公立博物馆高价收购事件为肇始,以2009年秋拍出亿元天价为爆发点,改变了这个板块的行情轨迹。但市场追捧只是表面现象,正如董国强所指出的,古代书画要找下跌行情中能继续受到关注的“生面孔”更难,因为买家群体中投机的少,好作品不会轻易脱手,市场上很少有既叫好又反复拍卖的,好作品越来越少。北京匡时这次秋拍推出的,要么是在市场上从未露面的,要么是较早在市场露面的。主要来自藏家而非行家。这是因为近两年古代书画的拍卖成绩,才能吸引到好的作品。记者注意到,古代书画热带来的变化,还把一些原来属于古籍善本范畴的精品带入古代书画领域,如北京匡时就有“碑帖”《宋拓定武兰亭》与戴震《经考附录》“手稿”;北京保利则推出“皕宋楼”陆氏藏晚清“名人手札”等,说明古代书画热也带来了价值发现。
董国强指出,今年秋拍调整行情在继续,他还是坚持去年年底的判断,这样的调整还会持续一年。目前,好作品基本都捏在实力强的藏家手里,他们更不愿意让好作品脱手,行情当然会因此更难看。这是互为因果的。未来的市场也将波澜不兴。尽管如此,他认为行情调整带来的恐慌已经释放,调整行情已经见底。
业内著名藏家陈郁一直关注古代书画,将其看作蓝筹股,是市场上著名的大买家。他认为,每次调整都是买入的时机。他对艺术市场的未来十分看好,这是基于财经界人士普遍抱有的通胀预期。经济调整不仅影响到股市、房市等投资市场,也影响到制造业,影响到用于生产、建设的资金。而十八大报告中提出国民收入10年翻一番的目标,则说明艺术市场还会上涨。当前,艺术品、珠宝黄金受到追捧,艺术市场仍然是一部分资金的投资目标。
“笨人买黄金,聪明人买艺术品。”他给摩拳擦掌跃跃欲试的新买家的建议是,一开始固然先买总金额不高的拍品试水,但不妨学学刘益谦的成功经验,一定要买大家争抢的价格更高的拍品。
弱市看价格
⊙记者 邱家和
目前,艺术市场处于调整行情中,古代书画成了香饽饽,老买家追捧,新买家也纷纷试水,引得各家拍卖公司跃跃欲试来争这块蛋糕。其实,弱势行情中古代书画被追捧,是一种有趣的价格现象。
和近现代书画相比,古代书画的市场行情此起彼伏,也未必就更火爆。回顾近年来的艺术市场,我们不妨从三个时段将这两者进行比较:在2009年“亿元行情”爆发前,除了少数几件特别的作品,大多数古代书画作品的价格,还不如近现代书画中的名家精品。2009年后,虽然是古代书画作品拍出天价打开上升空间,率先引爆“亿元行情”,但还是只限于其中几件特别的拍品,市场的大行情仍然在近现代书画板块中爆发。古代书画中的黄庭坚《砥柱铭》虽然率先拍出了4亿多元的天价,近现代书画也有齐白石的书画合璧松鹰图,照样拍出超过4亿元的天价。只是到了2011年秋拍市场进入调整阶段后,与近现代书画特别是大师作品行情出现深幅调整不同,古代书画却依然保持坚挺。
古代书画的美术史价值是众所周知的,而其历史文物价值则尤其显得珍贵。但是,决定艺术品价格的却是其市场价值。这种市场价值,不等于艺术品的美术史价值与历史文物价值,甚至也不等于其收藏价值。相对而言,艺术品的收藏价值更看重其美术史价值与历史文物价值,但市场价值却不止于此。它取决于艺术品的市场属性,由艺术作品的供求关系、艺术市场的运行规律比如行情周期等因素所决定。
正是这些市场属性,决定了古代书画和近现代书画不同的市场价值:前者相当于蓝筹股,但是盘子太小,买家的专业门槛更高,难以炒作;后者相当于大盘股,有相当多的作品其美术史价值还没有定论,价格体系不稳定,买家专业程度低,往往只看名头,跟风炒作。因此,两者的价格表现才会在不同的市场阶段此起彼伏。有趣的是前两年行情的高峰期中近现代书画的天价纪录直追古代书画,说明艺术品的市场价值已经脱离了其自身的美术史价值与历史文物价值。而这正是当年大量外部资金涌入造成的结果,表明中国作为新兴艺术市场,热钱的涌动是市场动荡的根源。
强势行情中艺术品价格的暴涨固然会令人大跌眼镜,弱势行情中艺术品价格的表现也很诡异。与股票等金融资产比,艺术品的价格虽然也会像股市、汇市一样涨跌起伏,却有截然不同的表现。艺术品的唯一性及其感性特征、情绪感染力,挑战着金融投资学理论中“理性自利”的假设,使其价格具有随机性与偶然性,而其买入价与卖出价也会大相径庭。在下跌行情中,更会出现流动性障碍。有藏家说,成功的艺术品收藏不仅会买,还要会卖。也许那些拍卖指数也得这样:许多从证券金融市场搬来的价格分析方法与拍卖指数,在行情下跌时立刻失效。因为在上涨阶段,成交纪录迭创新高表明艺术品价格确实在上涨;但在下跌阶段,成交结果虽然低迷,却并不意味着价格下跌,因为照样能拍出高价的好作品已经隐而不现了。
(本文来源:上海证券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