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艺术网讯 一个美术馆,它的功能和职责最重要的两个方面,是“知识生产”和“知识传播”,只有具备这样的能量和精神向度,美术馆才成为美术馆。
首先,从“知识生产”的角度出发,美术馆不仅因其特殊空间而成为知识生产的一种物质性场域,也因其综合职能而转变成知识生产的一种主体。
美术馆具有多方面的功能需求,以综合性的实践体现美术馆的社会学、文化学意义。当代的美术馆越来越重视与公众社会的关系,越来越趋于平面化和娱乐化。但在这种平面化、娱乐化的公众社会中,在一个尚未自觉形成知识的认知高度和普及性的情境下,作为艺术博物馆性质的美术馆,尤其应该承担起“知识生产”的历史责任和专业职能。
“知识生产”是美术馆的核心动力,是美术馆的发动机。确切地说,美术馆应该是一个“知识生产”的综合体,在美术馆里发生的一切与艺术及文化相关的行为,都可能并应该构成“知识”的意义及价值。这主要体现在:
1.展览及相关的学术性建设。美术馆的展览是作为学术论述的最有力的方式和媒介,通过展览的策划,启发新的学术导向,在一种视觉的交互作用场中形成新的表述意义。
2.对历史文化和资源的学术梳理、合理利用及当下阐释,尤其是对美术馆藏品及文献资料的研究、整理、保护和相关理论建设。
3.关注当下正在发生的艺术动态,以主动的态度积极参与其中,包括关注年轻艺术家动态,推动年轻艺术家成长,以“进行时”的思维参与艺术的发生活动。
4.兼容、开放、多元的学术精神。美术馆应重视知识的交流、对话,从知识生产最基本的社会基础做起,形成开放、多元的“知识生产”机制。
5.知识的应用和研发,使知识深化、变通、催生,从而产生新的可能性。
其次,“知识传播”及尊重享受文化和知识的权益是美术馆的社会职能。“知识传播”依附于美术馆作为一个文化公益机构的基础之上。简单划分,可分为普及性传播和专业性传播。具备专业艺术知识结构的受众是美术馆的常规造访者,他们既是美术馆知识生产的受益者,同时又敦促美术馆的知识生产高质高量,某种程度上可以说是美术馆知识生产的“质检员”。非专业的社会公众则是美术馆知识生产的“温度计”,美术馆的知识生产通过普及性的公共教育与社会广大公众产生互动。摘自《京华时报》
责任编辑:陈晓梦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