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  会员注册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2018中国冰雪画派新疆行系列报道

首   页 书画艺术动态 历代山水名家 当代山水名家 网站推荐画家 实力派画家推荐 理论之窗
各地美协组织 展销大厅 书画定制 国画山水流派 艺海趣闻轶事 书画收藏指南 合作交流
      当代山水画名家
白雪石 傅家宝 郭公达
刘继潮 章 飚 裴家同
朱松发 朱修立 陈玉峰
张自生 朱 冰 张卫平
  更多
      历代山水画名家
展子虔 李思训 李昭道
王 维 关 仝 荆 浩
巨 然 郭 熙 李 成
米 芾 王希孟 张择端
范 宽 马 远 夏 圭
李 唐 刘松年 王 蒙
倪 瓒 赵孟頫 黄公望
仇英 查士标 唐 寅
文徵明 董其昌 朱耷
龚贤 梅清 石 涛
王 翚 王时敏 吴石仙
萧云从 王原祁 吴 历
  更多
      书画收藏指南
2009年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市场价格状况统计
教你如何欣赏国画
教你如何收藏国画和鉴别真伪
书画的鉴赏、保养与收藏
书画的鉴赏、保养与收藏
悬挂字画的窍门
如何保存收藏的字画
书画收藏家成长秘笈:三大基本功七项注意
投资书画“四字方针”
当代书画收藏进阶
书画收藏五忌
字画收藏小知识
怎样选择书画收藏品
收藏名家书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收藏“四忌”
收藏中国书画最好不装裱 画心保存有利长期保护
文房用品的品位身价
平民收藏如何捡漏
提高鉴赏能力 艺术品投资:长假修炼内功好时机
非理性投机都会失败 艺术市场绝非股票市场
北强南弱 艺术品市场区分南北值得商榷
赝品书画并非全是“劣品”
宋元书画为何屡以天价成交?
小印章有大乾坤:如何判断一枚印章的价值?
艺术品秋拍3看门道 书画投资:细节决定成败
市场亮点:大名家女性题材画是收藏上好之选
艺术要与聪明的钱结合?
粉彩瓷板作品《黄山四千仞》拍出680万元高价
民企进入艺术品市场最盼资金安全
郭庆祥谈清代皇家宫廷艺术收藏品
圆明园海外寻宝 大英博物馆担心中国追讨文物
骗子模仿书画家范曾声音 卖假“奇石”等行骗
艺术品秋拍3看门道 书画投资:细节决定成败
万达10年:斥巨资收藏名画期待丰厚回报
今日中国艺术市场当真回暖了吗?
中国艺术拍卖企业距离“垄断寡头”有多远?
  更多
      各地美协组织
安徽省淮北市巾帼画会
安徽省宿州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宿州市青年书画家协会
安徽省芜湖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宣城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池州市青年美协会员名单
安徽省池州市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周口市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漯河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新乡市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金华市美术家协会工作会议磐安召开
山东省五莲县美术家协会
  更多
 
    千万元书画拍品 竟是“山寨货”?
千万元书画拍品 竟是“山寨货”?
作者:广州日报 金叶   文章来源: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加入时间2012-11-11 8:18:42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讯 10月30日,明代佚名宫廷画家所作的《御花园赏玩图》在嘉德古书画专场上以1817万元成交。第二天,即有网友发现此幅作品同诸多明代“传世之作”有极多相似之处并做成对比图发于网上,引发网友“大家来找茬”的热潮画中的建筑构造、人物衣着、姿态、年款为何都和另外的作品如此雷同?明代有“御花园”的称呼吗……各种调侃甚至“阴谋论”的猜测甚嚣尘上。《御花园赏玩图》真的是一件低劣的“山寨货”吗?这幅佚名的作品凭什么能拍出1817万元的价格?我们特邀相关人士和专家来谈谈他们的观点。

  文: 记者 金叶

  图:网友“撷芳主人”制作

  “大明衣冠——中国服饰史论坛”创办人 董进:

  硬伤明显 年代不早于上世纪60年代

  《御花园赏玩图》一出来,我就觉得它有问题。“御花园”这个称呼,明朝是没有的。这幅画画的是明宪宗,“御花园”当时是被称作后苑,或者宫后苑、琼苑的。有人又说,这个引首有可能是后来加上去的,但卷末那段文字也写的是“御花园赏玩图”,印章上也是“御园玩赏之宝”。这是个“硬伤”,一眼看去就知不是明朝人的做法。另外,画作后面题跋的字数和《新年元宵景图》一样,年款也一样,画面上许多细节也如出一辙。我想不明白,当年会有一位宫廷画家,在同一个月份画了两幅如此相同的画作吗?那他也太敷衍皇帝了吧?

  除了《新年元宵景图》,这幅画作当中种种让人“眼熟”的人物、道具还取材于故宫所藏的《宣宗宫中行乐图》以及其他一些明代绘画,但画者露出了不少“破绽”:

  画中宪宗皇帝弹琴的手势错了。正规的弹奏古琴的方法是右手抹挑、左手按抚,而这幅画作中的皇帝,两手做的都是拨挑的动作;琴的摆放也不对,琴头应该放在桌子外,否则琴轸会被压坏的。

  《新年元宵景图》中,皇帝坐在大殿前的御卧中,而《御花园赏玩图》将这个御卧“移植”到御花园中,使其变成了一个很休闲的帐篷,不伦不类。同样不应该出现的还有常见于皇帝正式坐像的绘有大龙图案的三面围屏。《御花园赏玩图》里,皇帝和太监们在这样一面大屏风里下棋,这是匪夷所思的。

  《御花园赏玩图》描绘了赏鸟的情形。且不说那提着鸟笼的小太监的衣着、姿势和《宪宗调禽图》有多么相似,有朋友还注意到了他身边地上竖着的两个鸟笼。事实上,在其他的画中,这个位置其实是一个灯座,是放蜡烛和灯笼的地方,不知道为何在此画中变成了鸟笼。

  拍卖公司提供的关于这幅画作的信息显示,这幅作品来自于民国时期的关冕钧三秋阁收藏,但我认为这个说法不可信。通过对比图可发现,它很大程度上参考了《新年元宵景图》,连题跋、年款都完全模仿。而《新年元宵景图》是上个世纪60年代在苏州的王锡爵墓中出土的。对于《三秋阁书画录》的情况我不太了解,不知道确实是有一段关于这幅画的记载还是被后人附会,但至少可以确定,这幅作品绝对不会早于上世纪60年代。

  我不知道现在拍卖界、收藏界是不是已经有了自己的一套“法则”,真假已经不是关键性问题了。但对于我们这些真正热爱传统文化的人来说,我认为让这种有明显问题的画作大行其道,会在文化上形成一个误导作用,让别人以为这真是当年明代宫后苑的再现,拿来做研究或者论据就麻烦了,这是非常不负责任的行为。

  职业画家、独立艺评人 奚耀艺:

  无论真假 都不是一幅有价值的作品

  这幅《御花园赏玩图》我没见过真迹,真假问题无法断言。但以现在能够看到的资料来看,无论真假,这都不应该是一幅有价值的画。

  首先因为它没有个性,它和很多同时代作品太相似了。即便不是“抄袭之作”,至少是缺乏独创性的作品。而且,画中的人物造型非常不协调,宪宗皇帝被描画得头大身子小,和传世之作一对比高下立见。1817万元的价格,和《御花园赏玩图》的艺术价值没有任何关系。这是现在艺术市场上很普遍的现象,即艺术品本身的艺术价值和价格是脱节的。真正好的作品必须靠自己“说话”,而不是靠一些离奇的故事和经历抬高身价。

  书画鉴赏专家、正教授级研究员 刘建业:

  明代宫廷绘“行乐图”多有雷同

  我个人认为,质疑者提的几点问题,证据都不是很充分。

  在质疑的论据中,最大的“硬伤”是引首的“御花园”。这种看法看似顺理成章,但却忽略了不少可能存在的因素。比如此图的引首可能是后来配上去的。虽然我没看到原画,但从照片上看,引首和画面所用的纸张似乎不一样。做这种猜测还有很重要的一个根据是:引首上写的是“御花园”,而画后落款上的收藏印章是“御园”——皇室花园都可以叫御园,范围可比“御花园”大多了。画卷首尾不能呼应,可推测引首是后人加上去的。

  《御花园赏玩图》落的年款和《宪宗元宵行乐图》一模一样,都是“成化二十一年仲冬吉日”,这也不足为奇。成化皇帝是1447年阴历十一月初出生,正好“仲冬”。成化二十一年他39岁。古代皇帝过生日是庆九不庆十,所以这一年就是他的四十大寿。在这样的日子里,宫廷里作了一批记录他生活实录的画,有“行乐图”、“赏玩图”,是很有可能的。而这批画作的落款,有可能是一个人写的。宫廷画师在绘画的时候有分工,画画的和落款的不是同一个人,大部分的宫廷画匠字都写得不太好,引首和拖尾会让一些字写得好的画匠专门负责。

  此外,《御花园赏玩图》和其他几幅明朝同题材画作“雷同”,这也不奇怪。故宫收藏的《宣德行乐图》就和国博收藏的《明宪宗元宵行乐图》“很像”,但这并不能作为“抄袭”的证据。事实上,明朝历代皇帝的行乐图从殿宇、饰物到人物的刻画都是一个模式,与其说“雷同”,倒不如说是一种统一格调。

  资料显示,《御花园赏玩图》是关冕钧《三秋阁书画录》著录的藏品。关冕钧是一个治学严谨的收藏家,这幅作品上还有陶洙的题跋,写得很清楚,此画“1916年得于京师”。陶洙也是一位精于鉴赏的收藏家。这幅画经过诸位鉴定大师的“考验”,算得上流传有序。

  这幅画作者佚名,说明出自宫廷画匠之手。宫廷画家和画匠的作品并不是同一性质的,坦白地说,这幅画的艺术价值并不是很高,但它有历史价值和文献价值。其他“行乐图”顶多画皇帝喝酒下棋,抚琴投壶,而这幅画连皇上斗蟋蟀、玩猫、玩鹦鹉都记录下来了,比较忠实地反映了封建皇帝荒淫奢侈的生活。而且,像此类出自宫廷画匠之手的皇帝行乐图,现在存世量也不多,流传于民间的,这幅《御花园赏玩图》我还是第一次见。它肯定是有价值的,但是这个价值有多大,则得由市场需求决定。

  资深收藏家 郝惊雷:

  若是真迹

  1817万算是“捡到漏”

  预展的时候我曾看到过这幅画,直觉上认为应该是“老的”。古琴的指法我略懂一些,画中宪宗皇帝的指法并不见得完全有悖琴理。而关于琴头是否一定要放在桌子外面,这是咱们用现代人的观念去揣测古人,更不能算有力证据。

  我要强调的是,如果这幅画真的是明代宫廷画家所作,即便是佚名,拍出1817万的价格也不算高,算是“捡到漏”了。说它有价值,并不是因为画得有多么好。实际上,对人物的描摹自古以来就不是中国画的长项,这幅画具有明朝的时代风格,没有太高的艺术价值,但却不能否定其珍贵的史料价值。

责任编辑:陈晓梦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搜藏网 福建美术在线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更多友情链接

网站版权持有人:中国 山水画艺术网

页面浏览设置:1024×768分辨率

本站中文名称: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本站网址www.zgsshw.cn  本站所有资料信息未经我站同意禁止转载,否则法律责任自负。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部电话:13805590554   电子信箱:6-0-8@163.com  工作专用QQ:384169963    2522440660    

办公微信:zgsshw  法律维权: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  皖ICP备11008522号-1   备案图标.png皖公网安备 341003020002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