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报通讯员 唐滋才本报记者 张敬波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讯 自2004年9月被授予 “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称号以来,宣城市已成功举办八届文房四宝旅游文化节,并于2011年12月开建中国文房四宝产业园,文房四宝作为“城市名片”已成全市共识。前不久,在宣城市首次举办的文房四宝产品展暨书画精品邀请展现场,记者深切地感受到:文房四宝复兴正在提速。 文房四宝说源流
相对于广东肇庆“中国砚都”、安徽歙县“中国徽墨之都”、浙江湖州“中国湖笔之都”等等以单一文房用具为主的地区,宣城市“中国文房四宝之乡”称号的独特性和含金量不言而喻。
有“千年寿纸”美誉的宣纸产于泾县,被誉为中华民族的瑰宝,目前,宣城已形成以中国宣纸集团公司为代表的宣纸制作群,该公司产品“红星”牌宣纸在1999年就是中国驰名商标;宣城宣笔制作已有2000多年历史,曾引领了汉至宋末千年风骚,宣州在唐代是全国制笔中心,诞生了中国毛笔两大流派之一的“诸葛笔”;徽墨则起于南唐,素有“天下墨业在绩溪”之说,清代徽墨四大家,绩溪有其二,其中尤以胡开文制墨名冠海内外。歙县是我国“四大名砚”之一歙砚的原产地,毗邻宣城,宣城向来是歙砚的重要集散地。同时,宣城也是歙砚的重要原材料基地,前不久,在旌德县发现了制作歙砚的上好石材,目前专门的制砚企业已在筹建之中。
截至目前,宣城市拥有宣纸、宣笔、徽墨、歙砚生产经营企业400余家,直接和间接从事文房四宝产业的员工达6万余人,年销售额逾10亿元;其中仅宣纸、书画纸及其加工企业就多达300余家,2011年销售额近6亿元,出口创汇近1000万美元;涌现出宣纸“红星”、“曹光华”、“汪同和”、“玉泉”、“孔丹”,宣笔 “张苏”、“三兔”,徽墨“胡开文”、“曹素功”等一批知名品牌,产量、产值均处于全国同行业前列,产品畅销国内外。 兴利除弊遇挑战
随着时代的发展,文房四宝行业遭遇挑战,其四宝产品更多地从实用书写转向工艺观赏、艺术收藏和礼品馈赠。宣城市文房四宝发展有限公司董事长刘维刚告诉记者,文房四宝产业目前还面临原材料短缺或退化、手工技艺传承青黄不接、竞争无序等诸多问题,正是这些问题导致产业成本增加。
泾县宣纸是我省第一个获得原产地域保护的产品,目前该县有宣纸生产企业17家,其中获得使用宣纸原产地域保护产品专业标志的企业有14家,年产宣纸750吨左右。此外还有260多户书画纸生产及其加工企业,年产书画纸7000多吨,他们的产品良莠不齐,存在无序竞争等现象。一些作坊式小企业偷工减料、以假乱真、以次充好、以书画纸冒充宣纸,影响了宣纸声誉。而宣笔、徽墨等行业都不同程度地存在类似问题。
同时,原材料和技工短缺也是该行业面临普遍问题。中国宣纸技艺传承大师、泾县光华宣纸厂厂长曹光华有50多年的制纸经验,他的厂子年产值近千万元。但让他心焦的是,如今好工人难找,技术传承已成困难。虽然近年来通过提高工资待遇、招收年轻学徒工等方式总体稳定了工人队伍,但目前一线技工年龄在40岁以上的占到一半以上,直接威胁到宣纸技艺的保护和传承。此外,受生长周期长、质量要求高等因素制约,宣纸主要原料青檀皮、燎草供应紧张。尽管2006年以来,青檀皮、燎草收购价格均增长2倍以上,仍然难以满足生产需要。 强化品牌正当时
虽然遭遇到一些问题,但文房四宝产业面临新的发展机遇。特别是党的十七届六中全会后,宣城市将振兴文房四宝产业提上重要议事日程,在连续举办八届文房四宝旅游文化节的基础上,新举措细致入微:
中国文房四宝产业园已经开建,一期工程预计2013年完工,将成为国内最大的文房四宝和书画交易中心。宣纸质量监督检验中心正在筹建,已获省质监局批准。与国家汉办和孔子学院进行战略合作,积极开发适于孔子学院教学的文房四宝产品,支持国家对外文化交流。与新华书店的战略合作,研发“文房四宝文具盒”等适合中小学生使用的文房四宝产品,推动传统文化的保护传承。新组建宣城市文房四宝发展有限公司,启动“中国文房四宝产业发展有限公司”的注册工作,现在该公司已成为宣城市对外交流的一个重要窗口,在整合市场、促进生产、树立品牌方面发挥作用。
采访中,记者了解到,该市一些文房四宝企业也在寻机突破。国家级制墨技艺大师、绩溪县曹素功墨庄厂长冯良才遵循 “法必宗如古、式必从其新”的创新理念,研制成功紫玉光、良才墨,其特制的松烟墨、仿古藏墨、天然朱砂墨,因用料独到、配方科学、工艺精湛、墨面精美,畅销国内外。古法制墨技艺传承人、安徽古艺胡开文徽墨厂厂长汪春林采用古法“灯盏碗烟”制作徽墨,被海内外书画家赞誉为“一点如漆,万载存真”。宣笔技艺代表性传承人、泾县宣笔厂负责人佘征军成功采用焊接法拖胶技术,彻底解决了宣笔制作中因防水功能而掉头、掉毛等等技术难题。
当地各级政府、部门积极助力文房四宝产业发展。泾县正积极采取政策、项目、资金等倾斜政策,探索宣纸原料基地建设新模式,力争到2015年新建燎草基地2万亩,青檀林基地发展到10万亩;绩溪县通过优惠政策,将徽墨产业纳入政府重点保护行业,促进了徽墨产业的发展;旅游部门将宣笔、宣纸、徽墨生产纳入工业旅游路线,受到中外游客的一致好评;工商、税务和技术监督等部门也积极发挥职能作用,寓管理于服务之中,较好地维护了文房四宝行业市场秩序。
(本文来源:中安在线-安徽日报 )
责任编辑:陈晓梦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