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艺术网讯 (记者项江涛) 由国家近现代美术研究中心、中央美术学院、中国美术馆共同主办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课题成果发布会暨学术研讨会,于9月24—25日在京召开。同期,由北京大学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路》,人民出版社出版的《“四大主义”与中国美术的现代转型》、《现代性与中国文化自主性》、《自觉与中国现代性的探寻》三本论文集,及高等教育出版社出版的《中国现代美术之路图鉴》正式面世。
文化部副部长王文章在发布会上指出,当代中国各方面发展在世界上都具有重要地位的同时,中国艺术的评价标准也应该具有世界性的认同,展示中国艺术的世界意义。“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课题对中国现代美术的评价标准、体系的研究,显示了中国美术独特的世界价值。与会学者认为,作为中国现代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美术领域的经验具有典型意义,从理论探索到创作实践,从思潮、主义到运动、宣传,都与民族命运、社会心理和历史使命紧密联系在一起,成为中国社会文化转型中极为重要和突出的部分。“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课题,对于中国近代以来的美术历程及其中涌现的诸多问题进行了系统回顾和梳理,给20 世纪中国美术作出了明确的现代性定位,实现了为中国现代美术正名的学术目标。
“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课题,由中央美术学院院长、中国美术家协会副主席、著名美术理论家与艺术家潘公凯主持。该课题旨在克服中国现代美术研究中尴尬的失语状态,立足于中国经验提出合乎切身发展需要的理论构想,使中国美术创作与理论探索的顺畅发展获得合理的表述。课题从1999年开始启动,耗时十余年。至2012年,课题组在香港、上海、宁波、广州、成都、西安、北京等各地召开了八次学术研讨会,掀起了一场在哲学思想、文化艺术领域跨学科讨论中国美术现代性的热潮。
学者认为,“中国现代美术之路”课题已经远远超出了20世纪中国美术研究乃至艺术理论研究的范畴,将对中国文化经验的当代建构与未来发展,贡献重要的启示性作用。
责任编辑:陈晓梦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