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山水画艺术网讯 书画是艺术品不是产品,就像没有文化的文化市场,吹起来再大的泡沫,终归是会破灭的。
今年7月,辽宁某拍卖行在沈阳举行的夏季艺术品拍卖会上,许勇画的一幅《月下八骏图》,拍出35.84万元的高价;同样,3月份举行的春季艺术品拍卖会,也有很多字画拍出高价,赵华胜画的一幅《风雷行》,成交价超过67万元,赵华胜的另一幅作品《鹰猎图》也拍出30多万元的高价。此前,常树森的《荷塘鹤舞》更是拍出106万元的高价……
更令人瞠目的是,毕加索作品《毕加索情妇》在纽约佳士得拍卖行以1.065亿美元天价售出,成为有史以来单价最高的艺术收藏品。
1
直击:拍卖行的“泡沫”
“金融证券业的平均投资回报率是15%,房地产业是21%,而艺术品收藏投资的回报率却在30%以上。”2010年的时候,一位收藏专家道破天机。
时至今日,沪指曾跌到2100点以下,房地产投资面临一系列禁令,只有艺术品收藏的热浪一浪高过一浪。搅热艺术品投资市场的源头,可以从拍卖行开始,拍卖师一锤定价的时候,字画的泡沫就已经被吹得很大了。
拍卖价格高并不意味着有泡沫,所谓泡沫,无非是价值和价格的脱节与背离。以这些年疯狂升温的中国当代字画为例,《福布斯》曾报道过书画大家在国内外炒作的内幕:画家先出资请某些艺术评论家做“枪手”,撰写推介文章或者“现身说法”,在报刊、电视上造势;然后举行“拍卖会”,进行假拍,由事先预设的“托儿”“竞拍”,作品于是拍出大价钱,幕后当然由画家本人付款;接着是第二轮炒作,媒体报道这位新秀如何崛起,跻身当代名家行列,广受追捧;然后是第二场拍卖会,重复上次动作。如是者三、四次乃至更多次,待买家已经相信这位画的作品及其天价,一位“当代名家”就这样产生了。
2
序幕:拍卖行绑架画家
10多年前,沈阳的孙先生就搞字画投资收藏。2000年的时候,他带着媳妇一起去美术馆看画展,一眼就盯上了卢志学画的一幅白桦林。
孙先生描述说,那是一幅6尺整张画,卢志学画得非常漂亮,当时标价15万元。12年前的时候,人民币还很实,孙先生没舍得花这么多钱,一直和美术馆的相关负责人讨价还价,就想10万块钱,把这幅画收走,但是,美术馆方面始终没吐口。终于,这幅画被深圳一位藏友买走。孙先生说,这幅画的价格,按卢志学现在白桦林系列6万元一尺的标准,就是90万元,字画精品确实有很大的升值空间。
但是,中国当代很多不知名的画家是硬生生给炒作出天价作品的。孙先生透露,通常,拍卖行是“绑架”艺术家的。因为那时艺术家还不出名,要想出名,就得听拍卖行的,找“托儿”去参加拍卖会,故意抬高某幅画的价格。但是,成交之后,通常要向拍卖行交纳12%的佣金。无论这幅画,最终谁买了去,佣金是必须得交的。如果弃买的话,拍卖前交纳的保证金就不能退还了。
3
深入:画家绑架经纪人
普通的投资者基本是不可能从画家手里直接买画的,而多是在画廊、古玩市场里进行交易。
沈阳北市花鱼古玩市场的二楼,专门经营古玩杂项和书画作品。本周四下午,当沈阳晚报记者来到这里走访的时候,发现绝大多数字画店的门面都是锁着的,玻璃门上都贴张纸条,上面写着,找联系人,打某某电话。直接面对终端消费者的,就是这些店面的主人,他们同时做着经纪人。
稍微有些名气的画家,就可以“绑架”经纪人了。他们通常要求,经纪人只经销他一个人的作品,而且标价奇高。经纪人的买卖走的是“一年不开张,开张吃一年”的路子,而且这种强势的市场销售,会很快奠定某位画家的身价,一旦身价定位达到预期,经纪人手中的画作就全部跟着一起升值,最终达到画家和经纪人“双赢”的结局。
当然,也有不让画家绑架的经纪人,说白了就是书画代理商。
书画经纪人小珂门路很广,这些年,代理几十位画家的作品,一年下来赚个几百万元不成问题。
4
终场:经纪人绑架藏家
一位普通画家画的一幅普通字画,经过拍卖行、画家和经纪人的几轮炒作之后,价格已经翻了好几番,但是最终需要个接盘子的人。这个人,在行业内被称为“终端消费者”,或者是投资者。在这个环节当中,投资者完全被经纪人“绑架”了。
其实,大多数普通人并不会投资,有知识量的问题,有资本量的问题,还有信息量的问题,普通人没有足够的知识量和信息量来做出判断,也没有足有的资本来操纵游戏。普通投资者进入书画收藏市场,跟风情况严重,他们根本无法把握某位画家的市场价格走向,赔钱就成了大概率事件。
字画一旦进入投资者的手中,流通起来就非常困难。字画不像股票,有专门的流通平台,也不像房产,总有人需要。买进来卖不出去的事情太多了。因此,很多人只想做个中间的投资人,最终却成了最后一个接手的“终端消费者”。
专家认为,现在,虽然市场比较火,而且多是虚火,可是,大家仍会着眼于作品的艺术性而非其他外在的东西,藏家们仍应保持理智。
5
怪象:拍卖行不问真假
拍卖行操纵艺术品鉴定早已不是新闻,正如一位拍卖行人士所透露的:“以前就是想不开,还计较什么真伪,现在彻底想开了,不就是圈钱吗……早些年,我们这个圈子里的人会为得到真品而雀跃不已,也会为了拍品是不是真品而争得面红耳赤。现在在利益的驱动下,大家心照不宣的是,怎么才能以假乱真。如果在实际拍卖行为中不坚持以假乱真的宗旨,我们就会在这个行业激烈的竞争中站不稳脚跟,甚至退出市场。”
据了解,抚顺有一位画家,特别擅长模仿沈阳某国际知名画家。在孙先生的书房里,仿品就能有三四十幅。最近,这位朋友告诉孙先生,已经有人出高价,让他模仿那位画家的画作,但是提出的要求是,不准落款。
字画就是这样,真假难辨,而且普通人根本不具有辨别的能力。同时,拍卖行也不问真假,而且也不会对假拍品承担任何责任。最近,高价拍得假货的报道比比皆是,最后倒霉的正是真正出于收藏和投资目的的藏家,其中包括中小投资者和一些高端人群。
著名画家卢志学就深为假画感到头疼。几年前,他曾经萌生过打假的念头,可是很难取得实际效果。
6
追问:字画到底值多少钱
字画属于艺术品范畴,艺术品确实是无价的。艺术品的价值,就在于收藏者本身。在传统的收藏界,一件艺术品值钱,往往是因为收藏者本身的喜爱。收藏者能够明白艺术品中所蕴含的文化、精神的内涵,并因收藏而获得快乐。由珍爱而珍贵,这本来就是艺术品收藏的基本原则。
但是,起自拍卖行的炒作,就成为一个疯狂的游戏,也是一个危险的游戏,随便一场拍卖会,动辄数千万、数亿乃至数十亿。
艺术收藏品行情看涨,表面上看起来似乎是好事,可在这样的热潮之中,有时收藏品仅仅被看作是一件商品,它本身的收藏价值被很多人忽略掉了。如果是这样的话,没有艺术的艺术品,就像没有文化的文化市场,吹起来再大的泡沫,终归是会破灭的。
著名画家边兆良对此很是忧心,“画家一门心思赚钱,而不是创作,这样对艺术进步是不利的。很多画家的作品变成了‘产品’‘商品’。”
责任编辑:陈晓梦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