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  会员注册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2018中国冰雪画派新疆行系列报道

首   页 书画艺术动态 历代山水名家 当代山水名家 网站推荐画家 实力派画家推荐 理论之窗
各地美协组织 展销大厅 书画定制 国画山水流派 艺海趣闻轶事 书画收藏指南 合作交流
      当代山水画名家
白雪石 傅家宝 郭公达
刘继潮 章 飚 裴家同
朱松发 朱修立 陈玉峰
张自生 朱 冰 张卫平
  更多
      历代山水画名家
展子虔 李思训 李昭道
王 维 关 仝 荆 浩
巨 然 郭 熙 李 成
米 芾 王希孟 张择端
范 宽 马 远 夏 圭
李 唐 刘松年 王 蒙
倪 瓒 赵孟頫 黄公望
仇英 查士标 唐 寅
文徵明 董其昌 朱耷
龚贤 梅清 石 涛
王 翚 王时敏 吴石仙
萧云从 王原祁 吴 历
  更多
      书画收藏指南
2009年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市场价格状况统计
教你如何欣赏国画
教你如何收藏国画和鉴别真伪
书画的鉴赏、保养与收藏
书画的鉴赏、保养与收藏
悬挂字画的窍门
如何保存收藏的字画
书画收藏家成长秘笈:三大基本功七项注意
投资书画“四字方针”
当代书画收藏进阶
书画收藏五忌
字画收藏小知识
怎样选择书画收藏品
收藏名家书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收藏“四忌”
收藏中国书画最好不装裱 画心保存有利长期保护
文房用品的品位身价
平民收藏如何捡漏
提高鉴赏能力 艺术品投资:长假修炼内功好时机
非理性投机都会失败 艺术市场绝非股票市场
北强南弱 艺术品市场区分南北值得商榷
赝品书画并非全是“劣品”
宋元书画为何屡以天价成交?
小印章有大乾坤:如何判断一枚印章的价值?
艺术品秋拍3看门道 书画投资:细节决定成败
市场亮点:大名家女性题材画是收藏上好之选
艺术要与聪明的钱结合?
粉彩瓷板作品《黄山四千仞》拍出680万元高价
民企进入艺术品市场最盼资金安全
郭庆祥谈清代皇家宫廷艺术收藏品
圆明园海外寻宝 大英博物馆担心中国追讨文物
骗子模仿书画家范曾声音 卖假“奇石”等行骗
艺术品秋拍3看门道 书画投资:细节决定成败
万达10年:斥巨资收藏名画期待丰厚回报
今日中国艺术市场当真回暖了吗?
中国艺术拍卖企业距离“垄断寡头”有多远?
  更多
      各地美协组织
安徽省淮北市巾帼画会
安徽省宿州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宿州市青年书画家协会
安徽省芜湖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宣城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池州市青年美协会员名单
安徽省池州市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周口市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漯河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新乡市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金华市美术家协会工作会议磐安召开
山东省五莲县美术家协会
  更多
 
    谈谈书法的“血”与“肉”
谈谈书法的“血”与“肉”
作者:城市商报 张耀先   文章来源: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加入时间2012-8-19 9:11:30

   

   

      通讯员张耀先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讯 字如人,必须具备筋骨血肉、精神气脉,否则就和与行尸走肉无异。本期“六十学艺”栏目,我们就来说说字的“血”和“肉”。

  字,过于“瘦硬”也不好,要有肉。

  杜甫说过:“书到瘦硬方通神。”

  此话是十分正确的。但书法作品中的字及字的笔画,不是越瘦越好,越硬越佳。

  宋代书法家黄庭坚在《书论》中说:“瘦字须要有肉。”字与人一样,瘦成一把骨头,还美在何处?“骨感美人”,只有病态的人才去欣赏。所以清代书法家朱履贞在《书学捷要》中说:“书贵瘦硬,其实清挺非瘦硬也。故瘦而不润者,为枯骨,为断柴。”朱履贞在肯定“书贵瘦硬”的同时,还辨证地指出:“瘦”也要“润”。如果只“瘦”,不“润”,字就成为满把“枯骨”,一堆“干柴”了同时指出:瘦要瘦得清秀,硬要硬得挺拔。何为字中肉?如何写出?

  元代书法家陈绎曾在《翰林要诀》中说:“字之肉,笔毫是也。”这句话说得很清楚:字中的肉,与使用笔毫有关。

  笔锋分两部分:最尖的叫笔心,四周辅助笔心的叫辅毫。

  笔锋在运行时,笔心表现骨架,辅毫表现肉质。所以陈绎曾在该文中还说:“捺满即肥。”“肥者毫端分数足也。”就是说:你想把笔画写得肉多些,甚至肥些,你就用“沉”法,将笔锋按下去多些,将笔锋四周的辅毫毫毛多用些就是了。反之,在写笔画稠密处、险峻处,你想要笔画写细些、写瘦些,你就用“浮”法,将笔提高些,笔锋中的辅毫少用些就行了。也就是作者在该文中说的:“密处提飞”“提飞则瘦”“瘦者毫端分数省也。”

  如果在一个笔画中,我要一边肉多,一边肉少。也不难。唐太宗李世民在《指意》中说:“横毫侧管则钝慢而肉多。”就是说,将笔锋侧向你要肉多的一边,横着的辅毫铺在纸上的一边就多些,写出的肉,自然就多了。笔尖另一边的肉自然就少了。

  以上讲的是笔画中如何出肉感,及肉的丰满程度。

  字,骨上有肉,一个生命体就跃然纸上了。

  要使字上的肉既好又香,就要靠好墨、好墨汁了。

  明代书法家丰坊在《书诀》中说:“肉生于墨。水须新汲,墨须新磨。”

  加干净水,用好墨磨。磨出的墨汁就鲜艳、靓丽、墨香扑鼻。写出的字,肉质也就艳丽,甚至满纸翰墨飘香了。现在,书法爱好者,甚至书法家,常用墨汁。既方便,效果也不差。但要用好墨汁。如北京生产的一得阁墨汁、上海生产的曹素功墨汁等。写出的字乌黑、靓丽,能增强笔画肉质的光泽感,还散发出墨汁的香味。书法爱好者,平时练字,墨汁用量较大,用五元一瓶的普通墨汁也无妨。但搞创作、写成品;要送人、展出、收藏,就一定要用好墨、好墨汁了。此时诀不能用差墨、臭墨汁。

  可见,肉质要光泽、艳丽,靠好水、好墨。而好水、好墨,又构成字、笔画的血液。血液流动、滋润,肉质才光艳照人。

  肉质要光泽、艳丽,要靠流动的血液。

  黄庭坚在《论书》中说:“血为水墨,水墨须调。”书法中的血,是水与墨按一定比例调和而成的。肉质鲜艳与否,在于水将墨调得如何。江苏著名书法家林散之说过:“墨有焦墨、淡墨、褐墨、积墨、宿墨、破墨之分,加上渍水,变化无穷。运用之妙,存乎一心。”可见,墨色的浓淡、深浅,变化无穷全在用水调出;及存放时间,水分挥发的多少(如:宿墨)。无论使用哪种墨色,都要用心研究,细心调出。

  如何用水调出墨色?

  清代书画家笪重光在《画语录》中说:“其法先以笔蘸浓墨,墨倘过丰,将笔略蘸清水。”就是说:用笔锋先蘸浓墨,并在旁边备好的废纸上试试。如果过浓,就略为蘸点清水,再试,直到满意为止。反之,如果过淡,则再蘸浓墨,在废纸上再试,直试到又满意为止。交替进行,满意的深浅浓淡笔画,便如愿出现在作品上。

  以上方法叫“破墨”又叫“破水”。也即笪重光在《书筏》中所说“磨墨欲熟,破水用之则活。”关健在于“破”。即用浓墨使淡墨变浓,用水使浓墨变淡。只要用心调,墨即能变五色,血色便活了。书法作品中的字就“滋润灵活”,形象就会光艳照人。

  如何使墨色不单调?

  中国书法讲究阴阳,强调对立统一;墨法、水法也是如此。在一幅作品中,全用浓墨,则基调僵死;全用淡墨,则面目苍白。南宋书法理论家姜夔,在《续书谱》中说:“行草则躁润相杂,以润取妍,以躁取险。”就是说:用“润”,是追求“研丽”;用“躁”,是追求“险峻”。躁与润、枯与湿是一对矛盾。只有将这一对矛盾放在一起,才会相互衬托,互相辉映。林散之也说:“极浓与极干的放在一起就好看。”

  如何出润、湿,有二法:笔锋蘸湿墨(水分较多的墨汁);或适当蘸水。行笔用“涩势”,即按住笔锋,徐走慢行。笔中水在宣纸上便慢慢渗出,字则润矣、湿矣。

  如何出枯、躁,也有二法:笔锋少蘸墨,更少蘸水。如笔锋已有较多的墨与水,可用废宣纸裹住笔锋,适当挤去一些(直到满意为止)。行笔用“疾势”。如:要某笔画出躁、出枯,则由起到收,行笔快速,躁笔、枯笔即现。贵润不贵躁。

  躁与润、浓与淡,既对立,又统一。但也有主次之分。清代书法家包世臣在《艺舟双楫》中说的好:“凡人之生也,必柔而润;其死也,必硬而躁。”历来的书法家都主张“贵润而不贵躁。”可见,在一幅书法作品中,应以润为主,以躁辅之。加上浓与谈、半浓半淡有效编织之。写得好的话,作品也就像人脸那样红润而奕奕生辉了。

责任编辑:陈晓梦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搜藏网 福建美术在线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更多友情链接

网站版权持有人:中国 山水画艺术网

页面浏览设置:1024×768分辨率

本站中文名称: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本站网址www.zgsshw.cn  本站所有资料信息未经我站同意禁止转载,否则法律责任自负。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部电话:13805590554   电子信箱:6-0-8@163.com  工作专用QQ:384169963    2522440660    

办公微信:zgsshw  法律维权: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  皖ICP备11008522号-1   备案图标.png皖公网安备 341003020002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