水彩画作为舶来品,在中国的发展已历经百年。经过长期的演变,明快、流畅的风格长期主导着水彩画的创作,以淋漓的水分、轻快的笔调描绘江南水乡、雨中景观、花卉静物也成为国人看待水彩画的标准。然而,水彩画的发展如今如同走到一个十字路口,有诸多选择,也有百般困惑:当代中国水彩画为何没能受到英国那样的礼遇?它的发展要解决哪些认识上的阻碍?是借鉴其他画种还是保持自身的特性?如何面对“小画种”的偏见?
12月3日,在杭州举行的“彩绘当代·中国水彩画高峰论坛”上,来自全国各地的40余位知名美术理论家、水彩画家共聚一堂,就中国水彩画的艺术特色、创作发展现状,“水性”与“彩性”等技巧性把握和体现,水彩画与中国当代美术的关系,水彩画在学院教育中的地位与作用以及当代水彩画理论的发展等问题,进行了广泛研讨。尤其是针对过去普遍认为的水彩画被称为“小画种”的话题,引起了众多与会者的热烈讨论。基于不同知识背景、创作理念的专家学者,结合水彩创作方式、方法与水彩画本身的表现形式和性质问题,进行了深入的交流和讨论。
大小画种之争:关键要保持水彩画的特色
水彩画何以被称为“轻骑兵”“小画种”?这与中国水彩画在“文革”时期的发展不无关系。当时,水彩画处于主题性油画、民族性国画、政治化年连宣和版画的挤压下,被认为难以承担重大题材,又缺少民族传统的积淀;同时,受材料特性的限制,水彩画难以画出大幅尺寸,再加上审美观念上的偏见,种种原因导致它被称为轻音乐、小画种。
但水彩画的简单易行又使得它成为画家进行色彩训练最有效的手段。色彩教学、采风写生、创作小稿,都离不开它。国画家杨力舟谈到他从事水彩画创作的出发点时说:“我是从速写的角度利用和创作水彩画的,这是专业画家不可或缺的基本功,也是成就大作时的辅助手段,是收集素材、记录生活感受的简易方法。”
当代水彩画正是在绘画水平整体提高的基础上,表现力得以增强,形式也日趋多样,早已不是当初那种“小画种”的印象了。《美术》执行主编尚辉认为,自第九届全国美展水彩、粉画展后,那些水色氤氲、甜柔矫饰、满足于小情小趣的作品比重直线下降。水彩画也走出了写生、写实的套路,对西方现代艺术观念的吸收和现代审美趣味的追求,使许多作品或是以哲理意味或是以抽象构成追寻水彩画的当代性审美表达。水彩画再次获得了独立的审美空间,成了当代中国美术不可替代的重要艺术形式。小画种走向了“大画种”。
然而,业内专家指出,水彩画正面临着整体上缺乏水彩感觉的危局。中国美术馆研究员陈履生认为,水彩画在追求“大品”的过程中,其原有的那种“小品”味道和趣味丧失了。因此,在各画种界限越来越模糊的今天,许多水彩画难以区别于水粉画甚至油画。“水彩画的特点就是‘小品’‘轻音乐’,这没有什么不好。”他强调。
借鉴还是独立:探索应向着民族化的方向
缺少美感,效果趋同油画、缺乏自身特色,工大于功,把拍照当写生、临摹照片当创作,主题和立意空洞、肤浅、贫乏,缺乏思想深度和真情实感……《美术观察》副主编赵权利指出了当代中国水彩画存在的种种问题。这也是当代水彩画发展所必须面对的问题。
解决以上问题,是坚持维护水彩画语言的纯粹性、独特性,还是借鉴其他画种的技巧,发展水彩画的表现手段和语言?在有关水彩画的讨论中一直存在着不同声音。上海大学美术学院潘耀昌教授抛出一个观点,从材料、技法上看,中国画也是水彩画,以此来表明发展中国水彩画所需的开放心态。他举例说,在丢勒、伦勃朗这样的西方画家的水彩、水墨画中,可以看到中国人熟悉的笔墨线条语言。从用笔用色等技法来看,水彩画的笔法技巧与中国画有很多相通之处,如水彩的枯笔、拖笔、扫笔,干笔、湿笔以及干笔留空,与中国画及书法的各种用笔,包括皴擦、飞白等颇为相似。
但解放军艺术学院教授李永林却从另一个角度指出,欧洲水彩画也有用笔特征,但其背后并没有一套系统的训练方法,英国画家透纳的作品即可证明此论。他认为,这正是欧洲水彩画与中国水彩画在形态上区别的关键所在。而这根本的不同也影响了中国水彩画的当代发展。
著名水彩画家关维兴从一个艺术实践者的角度提出,要加强水彩的分量感,就是要加强内涵。内涵包括主题、画法、色彩、制作、构图、材料等因素的总和,但首推情趣。“很多人误将趣味当情趣,重趣而轻情。这些人以极大的热情去追求水的趣味、笔墨趣味、肌理趣味,有时被偶现的漂亮的肌理效果所统治。”关维兴说。
水彩画艺术的当代品质也成为讨论的焦点之一。广州美术学院教授谭天表示,水彩画要扩大当代视野,不仅积极面向当代生活,还要向中西文化传统学习,尤其是要向油画、版画、雕塑等艺术样式进发、碰撞,去寻求当代视野。评论家叶青则认为,对于绘画新材料和工具的探索是中国水彩画努力的一个方向,但同时,水彩画的民族化更不容忽视。要避免以表层形态上的嫁接为目标,简单地把水彩画民族化等同于水墨技巧的移植,而忽视了深层审美取向、文化内涵的融入。在现代中国绘画史上,林风眠对中西的融合就是精神层面的,尽管从表面上看,没有彩墨画来得亲切,但其骨子里的文化精神却产生了无穷魅力。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