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年10月5日是著名画家傅抱石诞辰105周年纪念日。在此前后,许多纪念性的活动、展览纷纷在各地举行,一些难得一见的傅抱石作品展现在人们眼前。在拍卖场上,傅抱石的作品更多次创下天价,11月29日,香港佳士得举行2009秋季拍卖会,一幅傅抱石金刚坡时期的作品《杜甫诗意图》在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上,以6002万港元的成交价刷新了傅抱石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成为本场拍卖会上最高价拍品;11月22日,中国嘉德2009秋季拍卖会上,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作品《巴山夜雨》以1848万元成交,拔得近现代部分头筹。
|
傅抱石金刚坡时期的作品《杜甫诗意图》在中国近现代书画专场上,以6002万港元的成交价刷新了傅抱石作品的世界拍卖纪录,成为本场拍卖会上最高价拍品。资料图片 |
《杜甫诗意图》6002万港元成交
“估价1300万元,从1000万元开始叫价,每轮加价50万元,经过数轮买家激烈争夺,最终以1848万元成交。”日前,傅抱石以“夜雨”为主题的作品《巴山夜雨》在中国嘉德秋拍上,拔得近现代书画头筹,一展名品风姿。
无独有偶,与嘉德秋拍几乎同时,香港佳士得上月末举行的中国近现代画专场拍卖会上,傅抱石金刚坡时期的力作《杜甫诗意图》以6002万港元高价成交,刷新了该艺术家拍品的世界拍卖纪录。
金刚坡时期作品出击秋拍市场
“凡能独开生面的画家都有自己的艺术圣地,在这个启发灵感的地方得山川之助,究造化之妙。对于傅抱石来说,金刚坡无疑就是他的艺术圣地。”据中国嘉德近现代及当代书画部总经理郭彤接受本报专访时介绍,傅抱石先生自1939年春至1946年秋,即其36岁至43岁的八年间,一直居住在四川重庆郊区金刚坡下。
在这段时间里,他继承宋画的宏伟章法,取法元人的水墨逸趣。而他的画法也一变传统的各种皴法,用散锋乱笔表现山石的结构,形成了独特的“抱石皴”,成了傅抱石“打破笔墨约束的第一法门”,令画坛为之一振,这批金刚坡时期的作品一直被视为傅抱石一生创作中最重要的部分,在艺术品拍卖市场上一向是藏家追逐的对象。
“君问归期未有期,巴山夜雨涨秋池。何当共剪西窗烛,却话巴山夜雨时。”傅抱石善于以诗意入画,此幅即用李商隐名作《夜雨寄北》之意,画幅大半都布置成重重的山峦,形成铺天盖地的磅礴气势,但在这一大块如“黑云压城”般的“结构”里,却有层次,有脉络,成就了一个无比丰富的世界。据介绍,这件作品一直为傅抱石本人所珍视,“文革”时因被置于一只花瓶中而得以保存,之后但凡有重要的傅抱石展览、出版,这件作品无不一一现身。
存世作品稀缺市场流通难得
郭彤告诉记者,由于傅抱石离世较早,与同一时期的齐白石、张大千相比,存世作品数量较少。根据傅抱石解放前的办展记录、解放后办展记录、出版的画册、画室里的遗作以及与亲朋好友的往来记录等,经过专家考证,傅抱石存世作品,包括没画完或基本画完但未落款的,总计约3000件,全部画作中可报出画名的约1000件。这些作品中60%在国内,40%散落在海外。
据介绍,国内收藏傅抱石存世作品最多的是南京博物院,该院收藏“傅画”365件,几乎囊括了傅抱石每个时期的代表作。据悉,收藏傅抱石作品的还有傅抱石纪念馆、江苏省国画院、日本的画院、傅抱石家属和傅抱石生前好友。
近期,从南京博物院精选出的《听阮图》、《潇潇暮雨》、《山鬼》、《强渡大渡河》、《毛泽东(满江红和郭沫若同志)词意》等30幅名作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回顾展”上一露真容。郭彤指出,正是由于傅抱石作品的很多精品都被博物馆收藏,因此市场上能够流通的数量就更加稀缺。此外,有专家指出,傅抱石创作时,不好的肯定要撕掉;有希望画好的,往往画到一大半就放在一边,等下次接着画;有的落款也要再等上一段时间。这也在客观上造成了存世作品数量的减少。“因此,其作品近些年日益受到海内外藏家的关注和追捧,拍卖价格一路走高也就在情理之中了。”
近现代书画进入“名品时代”
郭彤表示,从已经结束的嘉德秋拍不难看出,近现代书画部分,以一流大家为主体的主流市场大放异彩,齐白石、傅抱石、林风眠、徐悲鸿、张大千等大家的名品频频创出高价,可以说近现代书画市场已经进入“名品时代”,经过多年培育的市场逐渐分出层次,高品质是艺术品价格的最核心因素;同时,目前市场与学术潮流的结合更加紧密,而作品的艺术品质永远是拍卖市场的生命线。
有人用“非常疯狂”来形容今年秋拍书画市场,收录于《石渠宝笈初编》的董其昌《龙神感应记》去年800万元遭遇流拍,今年拍出4480万元的高价。据郭彤介绍,以嘉德拍卖中国书画部分为例,2005年秋拍总成交额约为5亿元,而今年秋拍时总成交额已经创纪录地超过了11亿元。
“今年对于整个拍卖市场来说,是跳跃式地迈上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傅抱石《巴山夜雨》1848万元的价格说明我国艺术大师作品的价值开始回归,但相对于国外画作言,这个价格还相差甚远。据了解,目前世界上最贵的画是梵高的《加歇医生的肖像》,价值8250万美元。采访中,不少人认为,我国的近现代书画作品的价值普遍被低估,尤其是一些顶尖级别的大师作品。随着经济的发展和对优秀人物的重新定位,有实力的买家越来越多了,价格将继续上涨,并逐渐与国际大师名品市场看齐。(姜媛)
二十载苦寻《送苦瓜和尚南返》
10月30日至11月10日“纪念傅抱石诞辰105周年收藏大展”在北京保利艺术博物馆举行。展品包括全球藏家提供的百余幅傅抱石精品力作,其中有南京博物院借出的30件院藏国家一级文物。在展出的一百多幅傅抱石画作中,有两幅出自深圳民间藏家思敏的珍藏,一幅《洗手图》、一幅《送苦瓜和尚南返》。
展览结束后,保利希望这两幅傅抱石金刚坡时期的画作能参与拍卖,思敏拒绝了。他认为,目前还不具备出手的条件,而且他与这两幅傅抱石画作还有着一段难以割舍的情缘。
为《洗手图》发行个性邮票
傅抱石自幼喜爱书法、篆刻和绘画,1933年在徐悲鸿帮助下赴日本留学,1935年回国,在中央大学艺术系任教。抗战期间,傅抱石定居重庆,1946年迁回南京。在重庆期间,傅抱石住在沙坪坝金刚坡,这期间,他常在画上题署“金刚坡下山斋”,金刚坡时期是傅抱石艺术创作的鼎盛时期。1942年,傅抱石在重庆举办“傅抱石壬午重庆个展”,展出的一百幅画作中许多作品他都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详细著录创作经过,他曾在自序里详细记录《洗手图》的创作过程,“这是东晋桓玄的故事。这位桓大司马,和顾恺之、羊欣是好朋友,常常请两位到家里辩论书画,他坐在一旁静听,这行径已够有味了,且在宴客的时候,喜欢把书画拿出来观赏,有一次某客人大约吃了‘油饼’没有揩手,把书画污了,他十分生气,以后,凡有宾客看书画即令先洗手再看。”根据这段画史,傅抱石创作了《洗手图》。而重庆画展之后,《洗手图》不见了踪影。
1995年,思敏在深圳市拍卖行举行的艺术品拍卖会上,见到这幅曾在天津某出版社仓库里尘封了四十年的《洗手图》。
他问好友、著名画家周韶华:“这幅画怎么样?”
“好!”
“怎么好?”
“价值连城!”
于是,《洗手图》拍出了这一场拍卖会上的最高成交价,50万元。思敏说:“50万元在当时也不是个小数目,能买下一座别墅了。”
《洗手图》成了思敏的珍藏,在2008年深圳(国际)文化产业博览交易会上,思敏展出了这幅《洗手图》,可这幅傅抱石画作被定名为《洗手图》还经过了一番“纠缠”。1994年,为纪念傅抱石诞辰90周年发行了一套纪念邮票中就有一幅《洗手图》。邮票上的《洗手图》是竖幅,只有观画者并无洗手人,而傅抱石《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写到“我在五尺对开的宣纸上,经营一张横画。画四人观画,一人正在洗手,而桓玄则庄重地望在屏风之旁。”思敏找到了傅抱石的儿子傅二石,展开了这张五尺横幅的《洗手图》……经过反复鉴定,竖幅的《洗手图》被更名为“读画图”,思敏收藏的这幅被正式认定为《洗手图》。2004年,思敏得到傅二石的授权,在纪念傅抱石诞辰100周年之际,发行了一套《洗手图》个性化特种邮票,邮票上有两幅傅抱石先生的照片也是傅二石专门为这套邮票提供的。
苦追20年《送苦瓜和尚南返》
傅抱石的作品流传下来的据称有三四千幅,而在傅抱石自序、笔记中记录过的只有四百多幅。傅抱石对自己的作品拿出来“见人”十分谨慎,他曾在《壬午重庆画展自序》中写道:“我是怕见人的人,我的画尤其怕见人,只要可能,总使它不见人为妙。”自序中他这样记录《送苦瓜和尚南返》:“正月间,我已画过一次,画面布满摇落的树,远远的河边点缀博尔都和石涛两人。就技法论,这幅我甚为满意。当时我只题诗中‘况此摇落时,复送故人去!’二句,不久,承倪遂吾先生见赏,收藏以去。这以后,我不知画过多少次,结果无一次满意。”
1980年,思敏在兰州见到了这幅《送苦瓜和尚南返》,原装原裱,对方开价一万元。这对于当时每月工资只有50元的思敏来讲,是个天文数字。1984年,思敏来深创业,一路在商海打拼,心里却还惦记着那幅《送苦瓜和尚南返》。1988年,思敏专程去了趟兰州。这一次,这幅画已经涨到了十几万元。思敏手头有几万元,他找来一个朋友想合伙买下这幅画。谁知这个朋友躲开他偷偷买下这幅画,带回了天津。
2001年,思敏在天津找到了这个朋友,“开个价吧!”思敏说,“你开个价,我绝不还价。”
价开出来了,超出了思敏想像中的50%。停顿了一秒,思敏出门就把30万元订金打到了朋友的账上,他说:“我现在不拿画,什么时候我钱凑够了,什么时候来拿。”第二年,思敏拿着一百多万元换回了这幅让他牵肠挂肚这么多年的《送苦瓜和尚南返》,这幅傅抱石金刚坡时期的画作终于成了思敏的私家珍藏。
鉴“傅画”真伪
先从“纸”入手
作画用纸对鉴定傅抱石的作品真假有重要意义。记者从有关书画专家处了解到,傅抱石比较喜欢用墨色反映好且厚实的纸,皮纸就符合这个标准。据考证,傅抱石用的皮纸,抗战前后多是贵州、四川产的“土纸”。
据介绍,傅抱石喜欢用较厚实的纸张,因为较厚实的纸张才“吃得消”他独特的用笔方式:下笔重,速度快,猛刷猛扫,反复加工等。傅抱石用的部分纸张厚度如同托裱的镜片。而且皮纸较厚,可以比较容易揭开,一分为二,乃至一分为三。但这类纸张尺幅都不很大,且没有一定的尺寸规范,显然都产自民间作坊。傅抱石曾利用皮纸的这一特性,画完之后将作品一揭为二,这样,上面的一层原作便产生了一种特别明快、水淋的感觉。有时傅抱石会把第二层也加工成画。我们有时在某些画册上看到两张几乎一模一样的傅抱石作品,只是墨色感觉相异,就属这种情况。
专家指出,值得注意的是,除了这种“揭纸”情况之外,傅抱石画中造型和笔墨几乎完全一样的人物是不存在的,山、水、树、石部分的“克隆”则更不可能。此外,专家提醒收藏爱好者,在对傅抱石画作进行鉴定时,切不可轻信印章和款识。两年前,有一个地方举办的“傅抱石金刚坡时期作品特展”宣称展出65件作品。后来经专家鉴定,展出的作品竟然都是赝品,但如果仅凭印章和款识辨别,这些作品都能蒙混过关。
专家说,目前照相制版的印章以手工加盖后已无法鉴定真伪。经常用印章的书画家都有体会:一方印章,即便是真品,因用印时的手法、环境、衬垫、时间不同都可能印出不尽相同的印迹,所以即便在照相制版技术应用前,印章对鉴别作品来说也只能是个参考。
款识也没有很大的佐证力量。特别对穷款(很少的落款)或题识不多的款书,收藏者在鉴定时要十分小心才行,如傅抱石在上世纪40年代前后喜用的篆书款就被很多造假者模仿。(记者 胡云涌)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