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北京画院组织策划,中国美术家协会、北京美术家协会、北京画院共同主办的“我爱平凡的人——周思聪创作及写生作品展”,11月25日在北京画院美术馆开幕。这次展览是北京画院“二十世纪中国美术大家系列展”2009年度的最后一个专题展,也是为纪念周思聪诞辰70周年举办的一项重要活动。展览将于12月25日结束。
出席展览开幕式的嘉宾大部分是周思聪生前的朋友、同窗、学生,也有主办单位的负责人,王明明、冯远、杨晓阳、韩美林……他们挨坐在北京画院美术馆不太宽敞的展厅里,回忆着这位最平凡、最低调、画得最好,却是最短寿的杰出女画家。
展厅里除了陈列有12件周思聪创作于上个世纪60、70、80年代的具有代表性的主题性作品,还有66件画稿和速写。其中为纪念牺牲在东北火灾中的同学创作的《长白青松》、怀念周恩来总理的《人民和总理》、反思民族灾难的《矿工图》等,都是脍炙人口的佳作。
出人意料的是,展出的画稿和速写特别引人注目。它们大部分尺幅很小,有的只有巴掌大小,但是包含的信息量却很大,紧紧扣住了“我爱平凡的人”这一主题。这些小稿和速写都是为了创作而搜集的素材,有建设工地实录,有纺织厂写真,有幼儿园撷趣,有山村小学掠影。在画家的笔下,汗流浃背的小伙、奔波忙碌的女工、穿开裆裤游戏的娃娃、翘着小辫子的小学生,都生动起来、立体起来、个性化起来。小小的纸片,蕴涵着深情,洋溢着生命,是画家对普通人、对普通生活的无限热爱。
周思聪的学生、著名画家史国良竟现场给自己的学生上起了课。他在老师的画前走过,逐幅讲解着创作背景、创作过程和匠心所在,学生们听得津津有味,舍不得离开。
周思聪距离我们并不遥远,及时整理、研究她的资料也不算困难,北京画院把这项搜集整理工作做在了前面。这次展览是对周思聪艺术的一次重要回顾。为展览提供展品的机构与个人均与周思聪有着重要的渊源关系——北京画院,周思聪生前工作过的地方,保存了一批周思聪的重要作品以及文献资料;周思聪的后人,为展览提供了多幅画稿以及多媒体资料;收藏家李志远,酷爱周思聪的作品,以自己的大量收藏热情助展。这三方的藏品,均为第一手资料,相互补充、映衬,尤其是那66幅画稿及写生作品,更系首度面世,具有重要的文献价值。从某种意义上说,此展不啻为一部现实主义美术创作的教科书。
将画稿与创作对照陈列,是这次展览设计的独到之处,从中可以看到一位真正的艺术家的创作心路和过程,感受到艺术家严谨的创作态度。一幅创作,几多构思,画家的心思与心血一目了然,观之令人不胜唏嘘。这次展览告诉我们,为了创作《人民和总理》、《矿工图》等作品,周思聪曾怎样深入河北农村、辽西煤矿等地收集资料,她的足迹遍布厂矿、学校、市场、工地。主办单位的有关负责人告诉大家,这次展出的画稿和写生作品,是从周思聪的400余幅写生稿中精心挑选出来的,有些画稿上面还留有画家修改的构思题记文字。
周思聪1939生于河北。1996病逝于北京,仅活了57岁。她1958年毕业于中央美术学院附中,同年进入中央美术学院国画系学习,师从李可染、蒋兆和、叶浅予、刘凌沧。1963年毕业后进入北京画院从事专业创作。这段时间她创作的《清洁工人的怀念》、《长白青松》等作品引发了广泛的社会影响。1979年,《人民和总理》获建国三十周年全国美展一等奖。其后又创作《矿工图》以及“彝女系列”,在当代中国美术史上产生重要影响。1983年任北京市政协委员,1985年当选为中国美协副主席并在中央美术学院任兼职教授。其后身体多病仍坚持作画,完成“墨荷系列”。
在展览开幕式后举行的研讨会上,周思聪的同事、同学和学生点点滴滴地回忆着曾经发生在她身上的故事,二十几个人用饱含泪水的发言,找回了已经故去的周思聪——最平和、最谦恭、最热爱艺术、最热爱生活的最平凡又最杰出的女画家。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