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我的不懈努力下,1950年我又来到了肇东县(满沟)中学读书,在这里我遇到了两位使我终生难忘的一中一西的绘画启蒙老师——王修治和俄文教师索克洛夫。他们给了我中西不同的绘画思想和方法的启迪,使我开阔了眼界,对我后来的绘画产生了重要影响。
我刚上肇东中学的时候,给我们上美术课的是王修治老师。王老师是北平国立艺专毕业的学生,曾受教于徐悲鸿和齐白石,他对艺术的主张十分明确,就是要有自己的创造,但他在具体教学时又对基础训练要求严格。当时我们班成立了一个美术小组,对美术有兴趣的七八个同学,我是其中之一。由于满沟是个小县城,从来没有过石膏像,王老师没法教我们石膏,同学们就都临摹《芥子园画谱》。过了一段时间,王老师看了我们临摹的作品后说:“你们还应当多练练写生,到现实生活中去画。只画《芥子园》会给你们带坏的。你们照它画十八描,将来你们只能会画十八描。”从那以后,王老师每周都带我们到校园外去写生。王老师不但传授技法,而且还使我对艺术有了进一步的认识和理解。
在我上中学二年级时,学校来了一位俄国教员,叫索克洛夫。他是教俄文的,非常喜欢绘画,共同的爱好使我们师生关系很融洽。他很喜欢我,认为我是班级中最刻苦学习的一个,知道我家里很穷,常常从哈尔滨带回来俄国大面包分给我吃。他经常带我出去写生,有一次,他带我到郊外写生,我按着王修治老师教的传统画法一个一个画树叶。他看了以后说:“你这种方法不对,树叶这么多,你能画得完吗?树叶的基本结构是细胞,你画得出来吗?你要是把眼睛眯起来,你还能看到远处的树有叶吗?你应当一片片地画树叶,不要一个叶一个叶去画。”他的这番话,使我感触很深,都是画的同样的树,他的方法和王修治老师教的方法不同,这使我想到要表现一种物象,方法有很多,不一定局限一种方法。这种思维对我后来的创作起了一定的作用。
索克洛夫老师的家在哈尔滨,因为他在肇东教书,就在肇东火车站附近租了一栋修建中东铁路时遗留下的“木刻楞”(俄式小木屋),一到周末就招呼我去他的小木屋。他给我讲从俄罗斯带来的画册和画家画的明信片,教我画水彩和静物,有时候给我讲俄国画家的故事。我从他那里知道了列宾、列维坦、希什金、苏里克夫等大画家的名字。午间他就用俄国的“瘪拉契”烤炉给我烤面包和苹果吃,烤苹果是俄国招待上等客人和喜欢的人才做的。他把苹果核挖掉,塞上糖块,放进烤炉中,烤出的苹果又甜又香又面。我们一起吃着香甜的烤苹果,一边听着墙角上那台老式留声机播放的俄罗斯音乐,一边欣赏着墙上贴着的希什金画的西伯利亚橡树画,度过了愉快的时光。
责任编辑:陈晓梦 文章录入:方健红 校审:刘东方
郑重声明:本网受作者于志学先生亲自授权连载刊发散文集《大柳树的儿子》,版权仍属于作者本人。如需从本网转载请和作者本人联系,并注明转载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