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南京人来说,“唐卡”无疑是神秘的,因为亲眼见过的人并不多。昨天上午,“雪域奇葩——青海唐卡艺术展”在青海民歌“花儿”歌声中,于南京市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拉开帷幕,100多幅五彩缤纷的精美唐卡,吸引了众人的眼球。最早的有明末清初的唐卡,最多的是唐卡大师夏吾才让四代传人的杰作。夏吾才让曾孙桑杰本告诉扬子晚报记者,太爷的唐卡出多少钱也不卖。他自己绘制的唐卡,一幅至少也要30万元。
太爷在塔尔寺巧遇张大千
年轻、长得很帅的桑杰本向记者介绍,他是唐卡大师夏吾才让第四代传人,这次他是和叔叔关却杰各自带来了10多件唐卡作品,他指着展柜最前方的唐卡说,“这几幅是我太爷夏吾才让的代表作品,太爷自小喜爱绘画,15岁时跟随多结贤画师到塔尔寺作画。他在塔尔寺巧遇著名绘画大师张大千先生,师徒二人便拜大千为师。1940年作为大千的助手,太爷也一同前往敦煌石窟临摹壁画。两人结下深厚友谊。”
此外展出的还有小夏吾才,也就是关却杰的爸爸画的唐卡。他的作品有《千手观音》、《四臂观音》、《八骏财神》、《白度母》等,尺幅都比较大。桑杰本告诉记者,唐卡画以颜色来分,有彩唐、金唐、黑唐和红唐等。以大小来分,有画片唐卡、卷轴唐卡、大幅唐卡三类。这次展出的夏吾才让作品以彩色画为主,都为卷轴,装裱十分华丽。
一幅唐卡有的要画上一年
仔细观察,记者发现桑杰本和关却杰的唐卡作品与夏吾才让的相比,似乎色彩和形式都有些不同,构图也比较大胆,除了彩唐外,黑唐和金唐较多。“你说得对,老一辈的艺术家,功底很深,讲究的是比例和精准,画法比较拘谨,背景都以绿和蓝为主。那个年代金子很贵重,自己买不起,除非一些有钱的土司订制,才会去画金唐。”
关却杰则指着自己画的一幅黑唐介绍说,“黑唐看起来比较单一,色彩不够喜庆,过去一般的藏民不太能接受,也不能随便画。但是,现在不同了,黑唐的典雅受到大家的追捧。”记者问他画一幅唐卡需要多长时间,关却杰说,大幅的要一年,小幅的也得两个月。问到为何前辈留下的唐卡,看以来如新的一样艳丽?桑杰本回答,“我们画唐卡,全部用的是天然的颜料,比如玛瑙、珊瑚礁等矿物原料,所以能保留百年不变色。”
古唐卡是太爷用粮食换的
记者看到展厅里有3幅唐卡,无论是画面还是装裱,显得古朴淡雅,尺寸也不大。桑杰本解释,“这是明末清初的作品,当时的画风完全按照佛经上的故事去画,材料大都是麻布的。”他说,过去织不了大幅的布,“现在市场的古唐,如果有大尺寸整幅面料的,一定是赝品。”桑杰本告诉记者这3幅唐卡的来历也有故事,“当时,有僧人拿着几幅唐卡向太爷换取粮食,太爷怕古唐从此丢失,就买下了这3幅古唐。”
桑杰本说,唐卡凝聚着藏族人民的信仰和智慧,记载着青藏高原的文明、历史和发展。藏族人民视唐卡为珍宝,他和叔叔的作品一般都要卖到30万元一幅。但桑杰本说,“祖辈留下的唐卡,我们一幅都不会卖的。”他也十分痛恨市面上许多冒充夏吾才让的唐卡在流通。
刺绣堆绣剪贴唐卡同亮相
此次来宁展出的还有,青海省文化馆馆藏的解放初期知名工艺美术大师所绘制的藏族装饰图案作品;土族绣娘手工绣制的刺绣、堆绣唐卡,以及青海省黄南藏族艺术家的剪贴唐卡。馆长颜宗成告诉记者,唐卡是在藏王松赞干布时期兴起的一种新颖绘画艺术,有文字记载已经有1300多年的历史,已被列入世界非物质文化遗产。
昨天,前往太平天国历史博物馆参观的人很多,胡宁书记表示,举办此次展览,是丰富南京市民“五一”期间的文化生活,是青海人民带给古都南京人民吉祥美好的祝福。作为两地文化交流活动,不久他们准备将馆藏的“金岭画派”书画作品带到青海展出。据悉,此次唐卡展为期8天,至5月7日截止。
责任编辑:方健红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