用户名: 密码: 验证码: 看不清楚?请点击我 :)  会员注册  
·返回首页 ·设为首页 ·加入收藏 ·关于我们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2018中国冰雪画派新疆行系列报道

首   页 书画艺术动态 历代山水名家 当代山水名家 网站推荐画家 实力派画家推荐 理论之窗
各地美协组织 展销大厅 书画定制 国画山水流派 艺海趣闻轶事 书画收藏指南 合作交流
      当代山水画名家
白雪石 傅家宝 郭公达
刘继潮 章 飚 裴家同
朱松发 朱修立 陈玉峰
张自生 朱 冰 张卫平
  更多
      历代山水画名家
展子虔 李思训 李昭道
王 维 关 仝 荆 浩
巨 然 郭 熙 李 成
米 芾 王希孟 张择端
范 宽 马 远 夏 圭
李 唐 刘松年 王 蒙
倪 瓒 赵孟頫 黄公望
仇英 查士标 唐 寅
文徵明 董其昌 朱耷
龚贤 梅清 石 涛
王 翚 王时敏 吴石仙
萧云从 王原祁 吴 历
  更多
      书画收藏指南
2009年中国当代著名书画家作品市场价格状况统计
教你如何欣赏国画
教你如何收藏国画和鉴别真伪
书画的鉴赏、保养与收藏
书画的鉴赏、保养与收藏
悬挂字画的窍门
如何保存收藏的字画
书画收藏家成长秘笈:三大基本功七项注意
投资书画“四字方针”
当代书画收藏进阶
书画收藏五忌
字画收藏小知识
怎样选择书画收藏品
收藏名家书画应注意的几个问题
收藏“四忌”
收藏中国书画最好不装裱 画心保存有利长期保护
文房用品的品位身价
平民收藏如何捡漏
提高鉴赏能力 艺术品投资:长假修炼内功好时机
非理性投机都会失败 艺术市场绝非股票市场
北强南弱 艺术品市场区分南北值得商榷
赝品书画并非全是“劣品”
宋元书画为何屡以天价成交?
小印章有大乾坤:如何判断一枚印章的价值?
艺术品秋拍3看门道 书画投资:细节决定成败
市场亮点:大名家女性题材画是收藏上好之选
艺术要与聪明的钱结合?
粉彩瓷板作品《黄山四千仞》拍出680万元高价
民企进入艺术品市场最盼资金安全
郭庆祥谈清代皇家宫廷艺术收藏品
圆明园海外寻宝 大英博物馆担心中国追讨文物
骗子模仿书画家范曾声音 卖假“奇石”等行骗
艺术品秋拍3看门道 书画投资:细节决定成败
万达10年:斥巨资收藏名画期待丰厚回报
今日中国艺术市场当真回暖了吗?
中国艺术拍卖企业距离“垄断寡头”有多远?
  更多
      各地美协组织
安徽省淮北市巾帼画会
安徽省宿州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宿州市青年书画家协会
安徽省芜湖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宣城市美术家协会
安徽省池州市青年美协会员名单
安徽省池州市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周口市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漯河市工艺美术家协会
河南省新乡市美术家协会
浙江省金华市美术家协会工作会议磐安召开
山东省五莲县美术家协会
  更多
 
    疯狂的石头:端砚8年价格上涨30倍
疯狂的石头:端砚8年价格上涨30倍
作者:金羊网-羊城晚报   文章来源: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加入时间2012-4-9 8:10:58

   

 

     可以被称为“疯狂的石头”的,除了翡翠,其实还有端砚。在广东肇庆,已经成名1000多年的端砚,如今大有续演翡翠当年“疯狂之旅”的势头,七八年间价格涨幅高达二三十倍。

  作为一种稀有材质类的工艺品,毫无疑问,封坑是近年来端砚价格猛涨的重要原因,而加入了名家工艺成分后其附加值更具卖点。

  随着端砚藏家队伍的日渐壮大,越来越多的人开始关注:端砚为什么能位列四大名砚之首?收藏端砚到底是看材质还是看工艺?经过了这一轮价格暴涨,端砚只涨不跌的坚挺态势能否延续?

  特邀嘉宾

  张春雷(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广东省工艺美术大师联谊会会长、中国艺术研究院客座研究员、中山大学兼职教授)

  张庆明(中国工艺美术大师、高级工艺美术师、中山大学兼职教授)

  嘉宾主持

  赵利平(收藏家、资深艺术评论人)

  

  端砚为什么能位列四大名砚之首?

  赵利平:中国“四大名砚”(端砚、歙砚、洮砚、澄泥砚),以肇庆所产端砚最为称著,砚石出产自广东肇庆市东郊羚羊峡斧柯山和北岭山一带,尤以老坑、坑仔岩、麻子坑所产端砚石最为名贵。自宋朝以后,端砚便与湖笔、徽墨、宣纸成为“文房四宝”的特指。随着近年端砚价格的不断飙升,关注、有意介入端砚收藏的人也越来越多。但与字画、瓷杂相比,懂端砚的人相对群体不大很多藏家也因为不懂因此不敢买、不敢藏。所以我们首先有必要关注端砚这1000多年的历史传承,为收藏提供借鉴。

  张春雷:商殷时代,有人发现石墨,开始研磨在石片、瓦片上,出现了最原始的砚。到了秦汉时期,砚已经作为一种正式的研墨工具。而端砚最早出现在唐朝,距今已有1300多年的历史。初唐时期,端砚大多以实用为主,砚石一般不作装饰。中唐之后,端砚演变成为实用与欣赏相结合的实用性工艺品。到了宋代,端砚的实用性和欣赏性两者并重,文人墨客除了研墨,还喜欢鉴赏、馈赠、收藏、研究端砚,甚至为端砚著书立说。到了明代,端砚的发展达到了高峰,设计上独具匠心,造型上古雅大方,雕刻上精制细腻。

  但从清道光之后,端砚由全盛走向衰落。清初端砚与其他很多工艺品一样,达到了空前的繁荣。不仅精雕细刻,而且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不少端砚还附有名人题字,使得端砚的身价更高。但道光之后,由于一些名坑塌方停采,砚石减少,导致端砚走向衰落。但也迫使当时的刻砚艺人,更加珍惜资源,更加以雕工取胜因此端砚也从实用品上升为欣赏品和珍藏品。到了清末民国时期,由于外患内乱,战火连年,制砚艺人或沦落他乡,或转行务农。新中国成立前,肇庆卖端砚的仅剩几间小店,制砚业一落千丈。

  新中国成立后,端砚进入了第二个繁荣阶段。上世纪50年代后期,政府组织艺人归队,1962年重新开采麻子坑,1972年重新开采老坑,1978年重新开采坑仔岩。另外,从上世纪80年代开始,国务院和广东省政府开始评定工艺美术大师,出台传统工艺美术保护法规,端砚的制作出现了空前的繁荣。目前,端砚界有两位国家级工艺美术大师,就是张庆明和他的师傅黎铿,还有省级工艺美术大师、中高级职称艺人一大批人,制砚企业和作坊达到了100多间。

  张庆明:文房四宝也是以砚为首。笔,即便再好,一用就要损耗;墨,时间一长,就会干裂;纸,即便质量再好,也会随着时间而挥发变色。唯独砚,它是天然的材质,经久耐用,经得起历史的磨洗。所以有一句话说:文人爱砚,武士爱剑。

  赵利平:与其他三大名砚相比,端砚到底有何魅力,让它能够位列四大名砚之首?传世1000多年来一直受到人们的喜爱。

  张春雷:中国出产的美石很多,适宜制砚的也不在少数,当中端石就是最著名的砚材,它的石质细腻、幼嫩、滋润,古人称之为“有若小儿肌肤”,而且色泽丰富,有韧性,适宜雕琢,用其制出的砚,石品花纹丰富,发墨不损毫。好的端砚,无论是酷暑还是严冬,用手按其砚心,砚心湛蓝墨绿,水气久久不干,古人就有“哈气研墨”之说,所以晚唐之后端砚就被列为贡品。而且端砚的制作工艺向来精湛,比如雕刻,这是制砚中极其重要的一个环节,必须因石构图、因材施艺、用好“巧色”,才能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一件传世佳品需要制砚大师几个月甚至一年多时间精心雕琢。另外,端砚的文化内涵深厚,不少端砚集雕刻、绘画、书法、诗词、篆刻于一体,成为艺术与文化、思想互相融合的砚中精品。

  

  资源稀缺导致端砚价格猛涨

  赵利平:正是因为端砚的文化内涵丰厚,近年来端砚的价格涨幅也是非常明显的。2000年的时候,一方老坑的砚台价格几千元就已经很了不起了,现在多数卖到几万元以上。

  张庆明:的确如此,最近这七八年来,端砚平均的价格涨幅高达二三十倍,一些大师精品的价格涨得更厉害。与此相对应的,端砚的艺术文化内涵越来越深厚,题材也越来越丰富。中国传统书画非常重视题画诗文和序跋、章印的内容、书法、位置、形式,我把这些都融入砚台,以求让观赏者不单能欣赏到题材、选料和工艺之美,还能从砚上诗文、章句、边款、闲章和砚铭中得到会心一笑的感悟。

  赵利平:政府限制砚矿的开采,令端砚更加稀缺,也是推高端砚价格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原因。我们知道,1999年,肇庆市政府决定停止开采位列“四大名坑”之首的老坑。2000年,又全面停止对其余名坑的开采,广东省国土资源厅还把端砚列入“保护性稀有矿产”名录,上收此前一直归肇庆市所有的端砚开采证发放权,对端砚的保护力度进一步加强。政府在宣传推广端砚文化的同时禁止开采砚矿,这两种做法是否矛盾?

  张庆明:政府保护砚矿无可厚非,十多年前,北京一所大学的地质学家到肇庆探测端砚石材的蕴藏量,证实资源已逐渐枯竭,所以政府才封矿,现在所有的石坑都禁止开采了。但我觉得也不能完全封矿不开采,现在可用于制作端砚的石材存货已经很少了,关键是研究如何有效地利用资源。从唐朝至今,肇庆大概开采了70多个砚坑,每个坑的砚石品种都不一样,有些坑的资源可能多一点,而有些坑,挖了没多久就没有了,到目前仅存的砚坑大概有20多个。

  张春雷:自古以来,端石就很名贵,为了防止采石工偷藏砚石,以前采石工下矿,必须光着身子。跟翡翠不同的是,翡翠可以借助机械大量开采,而端石不抗震,必须手工开采。别看采石是件粗重活,却是制砚的关键一环。要看清石壁,看准石脉,掌握砚石的生长规律,顺其自然,从接缝处下凿,才能保住良材的完整。一名采石工,长短、粗细、大小不一的工具就有三四十把。

  张庆明:以“老坑”的砚石为例,80厘米的砚石层,真正能用的只有中间的40厘米,两端都是不要的,所以开采的过程中,需要人工把石头凿出来。

  赵利平:后期端砚的雕刻,依赖机械的多不多?

  张庆明:端砚与翡翠不一样,它的硬度小,最好是用手工尖刀来雕刻,没必要借助机械。手工雕出来的端砚有灵气,机器雕的会显得很死板。

  张春雷:其实跟写毛笔字的原理一样,你的线条拉得怎样,都是有讲究的,所以我反对借助机械工具去雕刻完成端砚作品。但有的切割如果有机械的辅助,效果会更稳定。

  

  收藏端砚看材质还是看工艺?

  赵利平:随着近年端砚价格的不断飙升,关注、有意介入端砚收藏的人越来越多。到底什么样的端砚才值得收藏?材质重要,还是工艺更重要?

  张春雷:一方值得收藏的端砚,我认为应该同时具备四种属性:一是石材要特别;二是具有实用价值;三是工艺要精湛;四是必须具有一定的文化内涵。我们本着这四个要求来制作端砚,建议收藏家也应该循着这个思路来收藏。如果一块好石材落到一个滥雕的人手上,也成不了一方可以传世的端砚,充其量只是一块好石头。

  赵利平:这让我想起上世纪90年代,端砚刚热起来那会儿,大家意识到这东西值钱,对砚矿的开采非常疯狂,肇庆每个景点附近都蹲着不少人一麻袋一麻袋地在卖端砚。但很多雕砚的都是庸工俗手,胡乱雕刻,不知道浪费了多少砚石。

  张春雷:现在的收藏家越来越专业,我们的雕工也尽可能地精细,尽量赋予端砚更多的文化内涵。虽然现在端砚的实用性越来越小,但是我们还是保留着砚堂,而且是把材质最好的地方留给了砚堂,巧雕的部位反倒不一定是石材最好的地方。这样一来欣赏性高了,二来也兼顾了实用性。

  张庆明:所以收藏家辨别一方端砚的材质好不好,一定要看砚堂,看有没有石品花纹,并不是雕得越多越好。端砚的雕刻手法主要有高浮雕、浮雕、浅雕、线刻、篆刻等,雕刻手法视题材和砚形、砚式而定,都是为了要尽量展示砚石的石品、花纹,使石质和艺术加工达到天人合一的境界。

  张春雷:纯天然的砚石,价值是最高的,有的动一刀都会破坏了它的美感。

  张庆明:就像日本人喜欢平板砚(光身砚),看中的就是它们的天生丽质。

  赵利平:端砚的质地是无可否认的,在赏玩的过程中,它又被文人赋予了更多的玩法和意义,比如说线、晕、眼,这本身是石的肌理,甚至未必是好的东西,但在艺术加工的过程中,经过大师的巧手,在文化创作的过程中赋予了它们很多的内涵。

  张春雷:这就是化腐朽为神奇,我们叫“天人合一”,巧雕巧色。

  赵利平:跟其他很多艺术品一样的,现在端砚的定价、收藏,很多都是冲着制作者的头衔。一些刚介入收藏的人不懂,一看作品是大师的出品,心里也就踏实了很多。

  张春雷:应该承认的是,名气体现的是一个大师的艺术水平,他要赢得这个头衔,要靠作品说话,靠获奖的等级来证明,获得行家的认同是很重要的。但是具体到某件艺术品的收藏,我认为最重要的还是要看作品的本身,作品要比头衔更重要。

  赵利平:现在在拍卖会上价格屡创新高的,多是明清或以前的端砚,古砚的存世量有多大呢?是否古砚就比现代砚更有价值?

  张庆明:目前留存下来的古砚数量极少,这说明在古代,端砚主要还是以实用为主,用于收藏的很少,市场习惯性地关注古砚是很正常的。但我认为要注重材质与艺术雕刻的完美配合,现在一些电视的收藏类节目说到端砚的石材,都只是说“端石”,但实际上端砚的砚石品种按砚坑可以分为: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梅花坑、古塔岩、朝天岩、宣德岩、白线岩、斧柯东诸坑、绿端类、白端等。

  张春雷:不同的砚坑因温度、水质、成长年份的不同,砚石也是有区别的,以老坑、坑仔岩、麻子坑、宋坑这四大名坑最为名贵。老坑地势较低,常为西江水淹,是端砚中石质最好,影响最大,价值最高的砚坑。它的石纹细腻而幼滑、娇嫩、致密而坚实,石品花纹多金线、银线;而坑仔岩石色青紫稍带赤,石质优良、幼嫩,纹理细腻、坚实且滋润,仅次于老坑,尤以石眼多著称;麻子坑的颜色偏青紫色略带蓝色,色彩斑斓,砚石质地高洁,优质的麻子坑石可与老坑石媲美。一般端砚的制作者都会给作品附上证书,表明砚石品种、石品花纹和创作年代等,这些都是判断端砚价值高低非常重要的因素。

  知多D

  端砚怎样养?

  虽说端砚“无量寿,可与世同存”,但也必须保养得当。不当的使用,除了影响使用效果外,还会损伤砚台的石质。使用和保养端砚,是要保持砚台不受外力撞击破损,更要保持石质不变。

  端砚的存放:端砚忌置于强光照射或过于干燥处,宜放于阴凉处。养砚的一种简单的方法就是“以水养砚”,把砚台放在水里,保持湿润,特别是老坑的砚石,未开采出来之前常年水浸,石质非常滋润,出土之后就开始风化了,所以水养是一种不错的方法。但砚堂不可长久贮水,久浸则影响发墨功能。

  新购端砚的启用:目前市场上的端砚,为了外表美观,普遍有渗蜡,而且砚堂没有进行退蜡工序,直接使用不太发墨或发墨不好。所以启用前可以用杉木烧成的木炭,或日用牙膏退蜡。

  端砚的正常使用:每次使用端砚后,应该及时清洗干净,如果砚堂中常存墨汁,干硬后将直接影响端砚的下次使用效果,严重的将会使端砚的品质受到影响。古人就曾有语:“宁可三日不沐面,不可一日不洗砚。”

  部分端砚的拍卖成交纪录

  名称 成交价(元) 拍卖公司 拍卖日期

  吴昌硕、沈石友、邵松年铭“和轩氏紫云砚” 5488000 西泠拍卖 2009-12-20

  吴昌硕、张坤铭“石钟形端砚” 3680000 西泠拍卖 2011-12-30

  清乾隆“御铭仿古石渠端砚” 805000 北京保利 2011-06-05

  黎铿“四海升平砚”(麻子坑) 123200 华艺国际 2010-06-16

  张庆明“晋唐心印组砚”(坑仔岩)(五件) 112000 华艺国际 2010-06-16

 

 

责任编辑:陈晓梦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

搜藏网 福建美术在线 陕西省美术家协会
更多友情链接

网站版权持有人:中国 山水画艺术网

页面浏览设置:1024×768分辨率

本站中文名称:中国山水画艺术网    本站网址www.zgsshw.cn  本站所有资料信息未经我站同意禁止转载,否则法律责任自负。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部电话:13805590554   电子信箱:6-0-8@163.com  工作专用QQ:384169963    2522440660    

办公微信:zgsshw  法律维权:北京冠和权律师事务所 备案编号:  皖ICP备11008522号-1   备案图标.png皖公网安备 34100302000295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