临猗县在文物普查中获悉,大阎乡罗村朱竟惠家中,曾有一组其祖父朱枫宸德行金匾、墓志铭及墓碑,这些金匾与碑刻,大都出自民国时期军政要员之手,是实为罕见的珍品。
这组金匾、墓志铭、墓碑,系民国二十一年至二十三年 (1932年—1934年)所立,即朱竟惠祖父朱枫宸去世后,为其题赠敬挽的。题碑赠匾者,有熊希龄、张学良、于右任、傅作义、宋哲元等军政要人。
朱竟惠祖父朱枫宸,名树声,号秀峰。世居猗氏(今临猗县)罗村。据《朱枫宸墓志铭》载:朱氏先世为明皇宗族,以指挥使(管理军务的武官)驻防河东,世世袭荫。明亡,耕读传家,间事商贾。终清之世,无人出仕者。民国初年,时革命军兴,朱枫宸不遗余力,奔走四方,以其才能为创建中华民国而操劳,被河东军政府委以财政科长、南河厘务督办。山西省议会成立,被选为第一届议员。后在太原等地经营印刷、烟草等实业。
朱竟惠父亲朱锡章,朱枫宸之长子。民国五年,入保定陆军军官学校。在校期间,曾与同学傅作义、李服膺、赵承绶、王靖国、李生达等13人,效桃园义事,结为兄弟,人称“十三太保”,后均为晋军将领。朱锡章毕业于骑兵科,供职在傅作义部下。民国十六年十月,晋军北伐,傅作义率本部出奇兵攻克涿州。在涿州之战,傅作义一举成名,声震中外,朱锡章也因此深得张学良将军的赏识与敬重,并结为友好。朱枫宸逝世时,前方战事正酣,朱锡章一年后才得回家奔丧,时国民军政要员,先后题碑赠匾,以表哀思。
这组金匾、墓志铭、墓碑中,张学良将军敬题金匾尤其显眼。金匾黑底金字,色泽明快,通体楠木,横式。长173厘米、高71厘米、厚4厘米。匾面为黑漆。右首款竖刻楷书金字“枫宸先生遗范”,匾中从右至左镂刻4个篆字“好德考终”。左款为“张学良敬题”,其下篆刻两枚3厘米见方的朱红大印,一为“张学良印”、一为“汉卿”。整个金匾,楷书遒劲秀丽,篆体凝重精美。楷篆相间,气势浑厚。此金匾系张学良将军敬题为朱枫宸的德行匾,朱锡章特作为珍品,高悬在家中正房的前檐下,以示家人亲友,效法先祖,堂堂正正做人。此金匾现藏运城市博物馆。
朱枫宸墓志铭,青石,方形,由盖底组成。志盖边长67.5厘米、厚11.5厘米。内文阴刻篆书。凡3行,每行3字,共9字。篆文为“猗氏朱公枫宸墓志铭”。此盖篆文系时国民政府监察院院长于右任所书。志底边与盖边同长。内文阴刻楷书。凡36行,行30字,共1026字,立于民国二十一年,时由熊希龄撰文,张海若书丹。全文分志与铭两部分。志以散文形式叙述了朱氏籍贯、生平业绩等,铭用韵文统括全篇,对朱枫宸作了赞扬以及悼念和安慰等。
朱枫宸德行碑,碑石青石,残高121厘米、宽64厘米、厚15厘米。碑文魏书,从右至左19行,因碑石下端已毁,文字残缺不全。此碑篆额由宋哲元所书。碑文为傅作义撰文,张海若书丹。
这组珍贵的金匾与名碑,有着较高的历史意义和书法艺术价值,同时也是研究民国时期军政要员之间的交往情谊的实物资料。(乔正安 乔晓璞)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