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幅齐白石的画作价值百万元,一只普通杯子卖10元,通过艺术授权,印上齐白石画作的这只杯子立即涨到上百元。这就是用艺术提升产品附加值。
昨天,第四届文博会“艺术授权交易论坛与设计展览”在798艺术区白石茶馆开幕,与会专家在论坛上认为,金融危机是“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的重要机遇期,“文化”、“创意”元素对制造业商品的植入,无疑是提升产品附加值的重要解决方案。而艺术授权正是使文化艺术和制造业同时“赚大钱”的中间产业。
- 实现文化艺术和制造品嫁接
目前国内对品牌授权较为熟悉,对艺术授权尚显陌生。就品牌授权而言,迪斯尼公司在全球已拥有4000多家品牌授权企业,其产品从最普通的铅笔,到价值2万美元一块的手表,可谓将品牌授权产业发挥到了极致。其实,艺术授权严格说来也属于品牌授权的范围,在发达国家已发展得相当成熟。日本艺术家村上隆与LV合作制作的樱花包,让LV成功打入年轻群体,就是艺术授权领域的经典案例。
这次论坛举办所在地白石茶馆,正体现了艺术授权的效果。茶馆获得齐白石作品的版权,将其画作印在茶具、茶品上,营造出了浓厚的艺术氛围。白石茶馆的经营收入除了展卖茶具、餐饮外,还可通过连锁经营的复制方式,形成文化创意产业与餐饮的通路。或许有一天它取代“星巴克咖啡”成为时尚生活的代名词也未可知。
国际艺术授权基金会副会长、Art Key集团董事长郭羿承认为,艺术授权将艺术品的艺术价值与生活用品的实用价值相结合,通过这样一个并不复杂的过程大大提升了制造业产品的附加值。这不仅为艺术家赢得更多的版税收入,还为传统经营模式企业的商业产品找到了新的出路,提升产品的利润空间。
- 金融危机促“中国创造”热火
过去艺术授权在全球的市场规模一直增长较快,2007年全球市场交易金额为191.7亿美元,比2006年增长约2.3%。金融危机使欧美艺术授权市场受到较大影响,2008年全球市场规模缩水到187.5亿美元。然而,中国内地的市场规模却在成长,据郭羿承介绍,市场规模大约扩大了50%左右。
艺术授权市场规模在中国的增长,跟金融危机下“中国制造”寻找新出路有关。金融危机使“中国制造”面临巨大的市场变数,过去缺乏自有品牌、缺乏创意的大量产品,今年遭到了重创。与此同时,文化创意产业却发展迅猛。北京市文化发展基金会副会长孟海东介绍,在金融危机的背景下,今年1至9月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达11.8%。很难想象,文化创意产业占GDP的比重已超过包括房地产业在内的许多行业,仅次于金融业排第二位。
郭羿承认为,面对金融危机,文化创意产业让传统生产商看到新的机遇,在产品里体现创意、植入文化要素,让产品升级、增值,由“中国制造”转向“中国创造”。开成兴业股份有限公司是2008年北京奥运会和2010年上海世博会的特许生产商,经营奖章、纪念品、钥匙扣等金属制品。该公司副总经理高文茂介绍,金融危机使该公司产品的出口受到很大打击,过去营业收入80%的外销现在缩水到50%左右。目前向产品植入艺术元素正是他们所寻求的一个解决方案。Art Key集团目前拥有台北故宫所有复制画和齐白石画作的授权,开成兴业昨天在论坛上与其签约,在明年世博会期间将推出集齐白石画作元素、世博元素的限量版收藏徽章。
- 艺术授权助中国文化走向世界
对大陆地区艺术授权市场的潜力,众专家一致看好。“中国艺术授权的核心在于以‘中国制造’为载体推广中国文化,而中国有五千年的文化,我们完全能加以开发,创造出与欧美不同的文化创意产品。”郭羿承说,随着市场规模的扩大,未来5年内,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授权企业加入这个行业。
Art Key集团目前在继续扩大对艺术家作品版权的收购,同时,还在连接着制造业厂商,为其产品提供文化创意元素。北京文化发展基金会还与Art Key合作成立了国际艺术授权基金,为授权业的发展提供必要的资金支持。
“以前我们是买外国的作品版权,给别人付版税,现在我们也可以把版权卖给外国人,收他们的版税。”郭羿承认为,艺术授权把文化艺术融入日常生活的产品中,带来的不仅是经济效益,还具有深远的文化效益。“从文化输出的角度来说,中国文化走向世界仅靠孔子学院是不够的,只有让人们在日常生活中对中国文化产生认同,中国文化才是真正走向世界。”
艺术授权市场虽然前景看好,但目前还有版权保护不规范的问题,正版产品容易遭模仿、盗版。这导致了眼下大陆地区真正做授权的企业仍然屈指可数。但中国社科院文化研究中心副主任张晓明认为,随着知识产权保护的健全,自然会有更多企业加入,艺术授权市场潜力会逐渐得到开发。
本报记者 周南焱 实习生 刘春乐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