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表示:流失海外文物回归需要全民参与支持
11月23日,“范季融·胡盈莹捐赠文物交接仪式”在国子监彝伦堂隆重举行。9件秦公晋侯青铜器在海外流浪数年后,终于回到了祖国的怀抱。捐赠者是美国华裔收藏家范季融、胡盈莹夫妇。
在捐赠文物交接仪式上,全国政协副主席林文漪、文化部部长蔡武分别向范季融先生颁发了“文化交流贡献奖”的奖章和荣誉证书。
仪式结束后,国家文物局局长单霁翔就本次捐赠与海外流失文物回流的话题接受了本报记者的专访。
记者:本次捐赠的9件文物具有怎样的价值?是何机缘促成了范氏夫妇的此次捐赠?
单霁翔:甘肃秦公墓和山西晋侯墓出土的文物具有重大的历史、艺术、科学价值。秦公墓出土青铜器中多数有“秦公”或“秦子”铭文,是研究秦国早期历史乃至中华文明史的珍贵资料。晋侯墓出土青铜器对历史学、考古学特别是夏商周断代工程的研究都有着极为重要的意义。比如,此次捐赠的晋侯苏鼎,是西周晚期的文物。鼎腹内壁铸铭文三行十三字,记晋侯苏作此鼎。据《史记》所载,晋献侯名苏。这是晋侯墓地出土的诸多晋侯器物中唯一铭文能与史书记载相对应的。
秦公墓和晋侯墓于上世纪90年代初遭到非法盗掘,许多珍贵文物被非法走私出境并流失海外。此前,国家文物局获悉部分秦公墓和晋侯墓出土青铜器流失到美国,被范季融、胡盈莹夫妇收藏,遂通过有关渠道与范先生商洽,希望促成文物回国,得到了他的积极响应。9月24日,范季融先生应文物局邀请来京,并在会谈中明确表示,愿将其收藏的9件秦公晋侯青铜器全部捐赠给国家,支持祖国博物馆事业发展。
记者:文化部为何授予范季融先生“文化交流贡献奖”?颁发此奖的意义何在?
单霁翔:“文化交流贡献奖”是文化部授予为中国文化交流事业作出突出贡献的国外及港、澳、台友好人士的最高奖项。该奖项自1996年设立以来,先后表彰过香港邵氏影业公司董事长邵逸夫、日本中国友好协会会长平山郁夫和法国文化通讯部长德瓦布尔等26位人士。
范季融、胡盈莹夫妇是美国著名的中国文物收藏家,多年来致力于中国瓷器、青铜器收藏,并在纽约创建了“首阳斋”,珍藏有百余件中国古代青铜器,被视为目前此类中国文物最重要的私人收藏之一。
范先生及其夫人、岳父胡惠春先生都是中国文博界的老朋友,长期以来通过多种方式支持祖国的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从二十世纪50年代开始,胡惠春先生、范季融先生多次向国内博物馆捐赠了百余件瓷器、青铜器、书画、古籍善本等珍贵文物。1993年,范先生组织美国各界人士在纽约注册成立“上海博物馆之友”基金会,为支持上海博物馆的业务建设和发展,以及弘扬中华文化做了大量的工作。我认为,以范季融先生的所作所为,获此奖项当之无愧。
中国政府欢迎和鼓励通过捐赠等方式促成流失海外文物的回归。我们相信,在范季融、胡盈莹夫妇捐赠义举的感召下,在海外华人华侨的大力支持下,在社会各界的共同努力下,一定会有越来越多的民众参与到文化遗产保护事业中来。
记者:请您介绍一下近年来我国流失文物回归的主要方式和代表案例。
单霁翔:我国文物流失的时间跨度较大,流失原因较为复杂。在文物追索工作中应当区分不同情况,综合运用外交、法律和国际合作等多种方法。国家文物局通过近年来的文物追索实践,已初步形成综合运用多种方法的工作机制。
对于当前因盗窃、盗掘、走私出境的中国文物,主要按照国际公约,通过法律和外交途径索回,代表性的案例有:1998年从英国成功追索3000多件走私出境的中国文物;2001年从美国成功追索被盗掘的五代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2008年从丹麦成功追索156件中国出土文物。
同时,我们也欢迎和鼓励境外友好机构和人士,包括爱国华人华侨,捐赠、归还流失出境的中国文物。在不放弃流失文物所有权的前提下,按照国际公约精神和惯例,适当考虑善意文物持有人有权得到公正合理的补偿,以促成更多的流失文物回归祖国。近年来,通过与国外有关博物馆和收藏者的沟通、合作,我们促成了多批流失文物归还中国。如2001年加拿大国家美术馆将龙门石窟石雕佛像1件归还中国;2000年安思远先生将另一块被盗掘的五代王处直墓彩绘浮雕武士石刻捐赠回国;2004年海外华侨将龙门石窟佛造像捐赠回国;2006年美籍华人范世兴等人将31件汉阳陵陶俑和编钟捐赠回国;以及此次范季融、胡盈莹夫妇将9件青铜器捐赠国家。
我们真诚地感谢促成这些文物回归故土的有关国家、国际组织和友好人士。我们也深刻地认识到:保护文化遗产,促进文物返还原属国,是国际社会的高度共识,更是人类社会正义和文明发展的必然趋势。
记者:今后,国家文物局对促成流失文物回归有哪些设想和具体措施?
单霁翔:中国文物的非法流失既是历史问题,也是一个不容回避的现实问题。我们在积极追索历史上流失文物的同时,首先应当做好国内现有文物的保护管理工作,把好国门,防止出现新的文物流失。我们已经在全国设立了14个国家文物进出境审核管理处,建立了一支经验丰富、忠于职守的文物鉴定审核专业人员队伍。今后,我们还将不断加强文物进出境审核的科学化、信息化、规范化管理。
其次,要进一步加强法规建设,特别是不断完善关于打击盗窃、盗掘和走私的国内法规体系。使我们开展国际文物追索时,具备更加有力的国内法规支撑和依据。
第三,进一步加大流失海外中国文物的调查工作力度,支持国内专业机构投入更多的经费和人员力量,有计划地开展流失文物的各项专题研究,通过长期不懈的努力,全面收集、整理和研究流失海外的中国文物有关情况,准确掌握流失文物的基本面貌和重点文物的详实信息。
第四,积极地通过外交和国际合作,加快解决历史上流失文物的返还问题。我们将更加主动地参与文物返还的国际合作,充分阐述我国追索非法流失文物的原则立场,增强我国在国际文物返还领域的话语权,维护我国的文化权益。
记者:我们注意到,最近就圆明园管理处启动的“寻找圆明园流失海外系列活动”和境外拍卖公司拍卖乾隆玉玺一事,国家文物局均在第一时间作了回应,请问国家文物局出于何种考虑?
单霁翔:这两个事件见诸媒体后,立即引起了国内外的广泛关注,国外一些收藏单位和媒体对此存在歧异和误解,国家文物局有必要进行有针对性的澄清。我在此重申,中国政府高度重视和关心流失海外中国文物问题,支持非法流失文物返还原属国,反对拍卖被劫掠和非法流失的中国文物,不赞成境内机构和个人购买此类文物。我们呼吁各国拍卖机构遵守相关国际公约精神和职业道德准则,不唯利是图,尊重文物流失国人民的感情。中国政府和公众反对国外相关机构和商人拍卖非法流失中国文物或借此炒作从而谋取不正当的利益。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