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GDP,股票,还是房地产,当然也包括艺术市场,跟投资有关的,都需要疯狂的数字来刺激人心,这些数字不是单纯的纪录和线索,而是时下人心的潜在需求,只有快速的起落才符合这个动荡的时代。
一年多前,蔡国强和曾梵志分别在香港创下当代艺术7000多万拍卖纪录的时候,媒体的标题和市场的反应跟今时今日多么的相似。“天价”、“刷新全球纪录”、“市场坚挺”,伴随着的还有“骗局”和“泡沫”……话音未落,整个艺术市场随着金融危机应声倒地。2008年秋拍至今,当代艺术整体成交纪录几乎回归到2006年第一场纽约苏富比亚洲专场拍卖时的水准,缩水50%有余。纪录仍在,市场不存。这种情景,2004年的书画市场也曾经发生过。在一阵疯狂上涨之后,书画很快被当代的热浪所取代。
不过2009年,“胡汉三又回来了”———拍卖市场的牛市从当代转回书画,并且纪录有过之而无不及,保利一场即有两件过亿作品成交,吴彬的《十八应真图卷》1.6912亿元,打破一个月前徐扬《平定西域献俘礼图》1.34亿元创造的中国绘画拍卖世界成交纪录,而曾巩的《局事帖》则拍出了1.0864亿元。
画都是好画,2009年接连创造数千万级别的包括上半年宋徽宗的6000多万,还有近期齐白石的9000多万,都是难得的精品,市场上并非常常能看到,也因此这种天价纪录缺乏持续性。根据几件天价作品的产生,无法判断市场的整体回暖,只能说明书画市场持续升温,无法论证大部分买家的信心和市场的成熟。如果天价作品,占据了整场拍卖总成交金额的比重过高,市场几乎可以被判断为冷淡的,买得起天价的毕竟是少数,支撑整个市场的是普遍的大多数。除了书画之外,当代艺术市场的整体性价格回归并不明显,缺少类似书画的经典作品,艺术家的代表作也很少见到。
全世界都相信中国会是最早从金融危机中走出来的国家,中国自身更是坚信这一点。维持信念的证据是不断改写并发生的数字,无论是国家的宏观还是艺术市场的微观。不同的是,艺术市场里还不具有股票市场的普通技术派,通过曲线图和分析公司策略,即能通过短线快速获取利润。天价能给人刺激,刺激能带来一定的财富,只是这财富能否惠及你我,则很玄很玄。
□玛法达(北京 收藏业者)
[声明]:以上内容只代表作者个人的观点,并不代表“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的价值判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