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3日上午,委员们大多都在宾馆为当天下午的开幕大会做准备。
连续30年任政协委员的韩美林,房间则成了“会客厅”,登门拜访的新老朋友络绎不绝,老友姜昆甚至主动当起“接待员”。
姜昆告诉记者,有韩美林的地方一准是“明星海洋”,“都是不请自到”。
第一拨:记者
“韩老师,您在忙?”走到韩美林房门口时,晨报记者礼貌地询问。
“进来进来,台历挂历画册自己拿,见者有份!”他正在忙签名,床边上、柜子边、窗台下,全堆着他自己的画作印刷册。
记者受宠若惊,自取了一本小台历,韩美林热情地说:“赶紧给你签上,那边还有画片,一样一张共六张,大挂历也拿一本!”
签名这会儿,又有几位记者接踵而至,熟悉的、不熟悉的,韩美林都让每位记者自取一份“纪念品”。
就连送酒精上门给韩美林洗墨水渍的医疗组姑娘,他都慷慨地送了一本画册并签名。
第二拨:姜昆主动在会客厅当“接待员”
紧跟着医疗组姑娘的脚步做客“美林会客厅”的是姜昆。
瞧见满屋子访客、正在忙签名的韩美林,姜昆索性当起“接待员”。
“要哪本画册?我来拿。”
“是床边儿的画片吗?好咧!来喽!”
“吃水果,别客气。”给大家分完水果,姜昆特地抽了一把纸巾,分别递过来。
一圈下来,穿着衬衫的“接待员”额头上冒出一层汗。不过忙归忙,姜昆的心思相当细腻:谁拿重复了一本画册、谁多拿了一本台历,他都像“管家”一样瞧得清清楚楚,大家缠着韩美林多要签名,他还会替忙得团团转的韩美林拦一拦:“行了行了啊,有就可以啦。”
第三拨:邰丽华
“美林会客厅”里最让人吃惊的访客是邰丽华。
2005年央视春节联欢晚会上,21位聋哑演员表演的舞蹈《千手观音》征服了亿万观众,邰丽华就是那个漂亮的领舞姑娘。
当她带着手语翻译走进“美林会客厅”时,记者一眼就认出了她。
只见她快步走到韩美林面前,兴奋地笑着,抓住他的手一字一句地说:“去年,我们团,经费紧张,韩老师,给了很大帮助。”
邰丽华打着手势,努力张口说着,她声音不大,像从嗓子眼努力挤出来似的,每个字之间有停顿,但都比较清晰。
满屋子人都惊呆了,愣了有几秒钟,才高兴地笑起来。
“她就是一位不断创造奇迹的姑娘。”翻译说,为了证明聋哑人能学会说话、正常与人沟通,邰丽华在艺术团成立了语训小组并担任组长,“语训最佳年龄是1—6岁,但她就是要把不可能的事变成可能。”
如果以后你偶遇邰丽华,无需再担心交流的障碍,不过记得要放慢语速,邰丽华看口型基本就能领会你的意思。
本版稿件由本报特派记者 周文丽 程姝雯 刘淑 张沛 北京报道
责任编辑:陈晓梦
免责声明:本新闻、资讯和文章仅代表作者个人观点,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无关。其原创性以及文中陈述文字和内容未经本站证实,对本文以及其中全部或者部分内容、文字的真实性、完整性、及时性本站不作任何保证或承诺,请读者仅作参考,并请自行核实相关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