出版著作
石夫子随笔-《溪头偶兴》【中国酒道】

时间:2009-11-9 21:27:26 点击:2409

溪头偶兴

2013.6.16父亲节

静坐婆溪边,

柳风拂我面;

闲鹭款款落,

影破水中天。

中国酒道

中国酒道

天有酒星,酒之作也,其与天地并矣

自从大自然造就了天然的酒,酒文化便开始了它的书写历程,人类有文字之后,酒文化就开始延续传承。据《黄帝内经·素问》中记载“黄帝与岐伯对坐论谈酿酒方法的情景,提到一种古老的酒—醴酪,即是一种用动物的乳汁酿成的甜酒。说明在中国上古黄帝时代就开始酿酒,到夏禹时代,仪狄便发明了用粮食酿酒,故史籍记载“作酒而美”、“始作酒醪”,仪狄应该是黄酒的创始人。

说到酒道,圣人孔子云“酿酒者乃学问之事,非饮食之事也”。中国“酒道”其宗旨就是做到“中和”二字,所谓“中”:就是对酒无嗜饮,“发而皆中节”,做到“无累”,不恋不贪。所谓“和”:就是平和谐调,不偏不倚,无过无不及。做到不伤身心,饮到恰处,乐而不误事。总而言之:“酒道”不能仅拘泥于饮后的感觉和效果,而是要贯穿于酒事始终是健康的酒礼、酒德的综合体现。其要旨是饮酒要有风范,尊长者、礼友朋、悦宾客,以愉众欢,不可“强酒”、“轰酒”、“被酒”。这就是传统几千年的中国酒道的“中和”之道也。

翻开华夏文明史,酒的历史其实就是一种文化,它积淀着华夏五千来的传统世俗,以异样的姿态展示着“酒文化”的深远韵味。对酒的意境古人就有“春饮宜庭,夏饮宜郊,秋饮宜舟,冬饮宜室,夜饮宜月”之妙说。饮酒如品人生的悲欢离合,人情的亲疏厚薄,人性的忠奸雅俗。饮酒的心态也是一种文化,愁时“举杯消愁愁更愁”,乐时“酒不醉人人自醉”,背时“今朝有酒今朝醉”,从上古轩辕黄帝与岐伯论谈造酒到夏禹断言“后世必有以酒亡其国者”;从“何以解忧,唯有杜康”的曹操到“斗酒诗百篇”的李白;从项羽的“鸿门晏”到赵匡胤的“杯酒释兵权”;给我们留下了一段段成也酒、败也酒、苦也酒、乐也酒、更有甚者“醉翁之意不在酒”的精美史话。在一定程度上,酒文化已经根植于中华民族传统文化之中,如岁首元旦吉祥酒,寒食、清明悼念酒,五月端午避邪酒,八月中秋团聚酒,九九重阳长寿酒,腊月除夕聚欢酒,婚嫁喜庆酒,丧葬祭奠酒,迎宾接风酒,送别饯行酒,出师壮行酒,凯旋庆功酒……等等,中国酒文化蕴酿了一代又一代的名酒佳酿和美妙的故事传说,给我们留下了非常珍贵而又源远流长的中国酒俗文化遗产。

自古圣贤皆寂寞,唯有饮者留其名。何谓饮者?当分以下九种:

1、酒圣:是借酒更为完善地实现自我的饮者,如孔子、陶渊明、李白等。

2、酒仙:是指虽多饮但不失礼度,不迷本性,潇洒倜傥的饮者。如庄子、贺知章等。

3、酒贤(酒董):正如孔子所说:“唯酒无量,不及乱”,就是“酒贤的表现”。“好酒有节,虽偶至醉亦不越度”,就是“不胜杯杓而长夜兴勃勃者”。如东坡居士、公安袁中郎等;

4、酒痴:是指因沉湎于酒而迷失性灵,沉沦自戕,甚至达到痴迷的地步。正如晋人张翰曾所言“使我有身后名,不如即时一杯酒”。

5、酒颠:(酒狂):缺少酒后的自律的饮者。晋人阮籍、刘伶堪称此中的代表人物。

6、酒荒:是指是沉湎于酒,而荒废正业。甚至偶有使气悖德之行的饮者。三国时期的刘琰“禀性空虚,本薄操行”,便是酒荒之流。

7、酒徒:这种“酒人”每饮必过,不但沉沦酒事,而且少有善举。在中国历史上留下“猪饮”典故的晋人阮咸,常醉不醒而骑在马背上左摇右晃,如乘船行波浪中。

8、酒鬼:嗜酒如命,饮酒忘命,酒后发狂。醉酒糊涂,甚至为酒亡命。正如史书所说的:“酒疯子”、“酒头”、“酒魔”等,此类饮者在现在的生活中时常可见。

9、酒贼:此类酒人人品低下,不仅自身因酒而丧德无行,还常因酒败事,常饮不清白之酒、肮脏之酒,行为实同于贼窃,故名之为“酒贼”。

情投意合难,酒遇知己欢;衷心祝愿各位饮者雅士以独有的杜康情怀,去品味东方人的旷世酒风,在和平无硝烟并充满激情的酒战场上,练达人情,顿悟人生。

:“猜酒令”,一定恭喜、二郎担山、三星高照、四季发财、五子登科、六六大顺、七巧成图、八仙过海、九久常常、十全十美。(石夫子文)

艾明义(石夫子)国画官方网编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