荣誉档案

中国著名画家吴学斌:“广西无处不桂林!”

2009年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凤尾樽”绘制者之一 中国著名画家吴学斌:“广西无处不桂林!”

本报记者 罗伟鹏/文 邓明/摄影

昨夜西风凋碧树,独上高楼,望尽天涯路。 衣带渐宽终不悔,为伊消得人憔悴。 众里寻他千百度,蓦然回首,那人却在,灯火斓珊处。 这三句本来都是言情话相思的佳句,却被国学大师王国维用以表现“悬思——苦索——顿悟”的治学三重境界,它巧妙地运用了三句中蕴含的哲理意趣,把诗句由爱情领域推绎到治学领域,赋予了它以深刻的内涵。 国画大师、“岭南三杰”之一的黄独峰,却以书法的形式,专门只为自己的爱徒吴学斌题字三幅,尤如三部人生的“葵花宝典”,为吴学斌诠释了治“画”的三重境界,与王国维的三句金玉良言,实有异曲同工之妙。 而对于吴学斌本人,一直坚持遵循这三句话去设计自己的艺术道路。黄老的三幅墨宝像奇妙的三块阿拉伯神毯,载着这位知天命的壮族画家飞越了心境的千山万水。

第一幅墨宝:诗心酒胆 这是黄独峰大师书赠吴学斌的第一幅书法作品。 吴学斌与黄老的结缘得益于《林海雪原》的作者、大名鼎鼎的曲波。1987年,在曲波的推荐下,吴学斌担任了黄老的秘书,这是业内人皆知之事。 但吴学斌说,当时黄老选人很有一套,并不马上答应吴学斌做自己的秘书。当时一起被考察的还有其他几个年轻人,黄老每次都让他们写同一篇文章,第二天他亲自批改“作业”,三番五次之后,黄老对广西师院中文系毕业的吴学斌说:“还是学斌写得好。” 从那时起,吴学斌一边担任广西致公党宣传处的负责人,一边做黄老的秘书,跟着黄老天南地北地跑,一直到1992年黄老退休为止。后来,吴学斌真的跑上了跟随大师的画途。 而学中文的他对待画理与艺院专业学生有所不同,他依仗的是他那翩翩起舞的文学翅膀,挥动着想像力丰富的笔杆,让笔触在宣纸上放任地摩擦出自己眼中的五彩缤纷——山山水水,花鸟鱼虫,喜欢什么就“什么都画,什么都干”。黄老对这位天性极好的、特别的门徒喜爱有加,在1992年时曾对人说:“我的弟子中,学斌最不专业。而学我艺术的学生中,学斌又最肯钻研我。得我意境的,学斌是佼佼者。他不受院校学生的桎梏束缚,天马行空,为所欲为。他随侍我身边最久,又是学文学的,能用到画上,是他的长处,别人没有他这个优势……”并认为吴学斌的山水画有诗意,花鸟画大胆,而且画风 “放得开,沉得住”。 曲波在1995年时也曾说:“学斌跟我学习写作,很有功底,文采飞扬,无论散文、小说、政论、诗词。我极力推荐他为独峰先生秘书,三年后成为黄老关门弟子,可喜可贺。学斌以文为画,以画助文,双管齐下,皆有所成……”。 吴学斌认为,中国画当然讲技法,但不能一味入之,因为无论谁,若学画二三十年,技法都差不多;中国画最后靠的还是形象思维,比的还是文学底蕴。用中国文学思维来营造中国画意境,才是真正的中国画情趣。 吴学斌的画风正如黄老、曲老言中之意,有诗的情、诗的韵,老一辈人喜欢,新一代人也钟意;业内人士认可,普通人也欣赏。他性情所致的“斗胆”变成了画风洒脱的“酒胆”。 “我50岁以前没有打算形成什么风格,也不想守住一块什么阵地。现在不少画家二十多岁就‘有风格’,可能有‘诗心’,但对于今后的从艺道路而言,过早定型而不继续探索,我个人以为算不上‘酒胆’了。” 今年,当吴学斌的“诗心酒胆”遇上了凤尾樽——第六届中国—东盟博览会国礼时,他要和广西另两名大画家郑军里和柒万里一道,要在宣纸之外的绘画质地施展他的妙手丹青了。他们三人受邀来到了湖南醴陵市“毛瓷”生产基地现场绘制,为这种在1915年就得到了巴拿马国际博览会金奖的“巴拿马瓶”瓷器绘上“釉下五彩”。吴学斌说:“的确很难画,用的是水和油一起调和的颜料作画,绘制后再喷釉,然后在1300度高温里烧制,有的要反复十多次才烧制成功。” 这是中国—东盟博览会举办以来,第一次由广西画家在国礼上绘制画作,是国家对广西艺术家的认可,是广西艺术家进步的表现,也是广西艺术界底气的体现,意义深远。

第二幅墨宝:博而后约 这是黄独峰大师书赠吴学斌的第二幅书法作品。 吴学斌有三句名言:“从政是我的职业,写作是我的专业,画画是我的事业”。此“三业”三足鼎立,奠定了他的人脉资源、思维资源与生活资源,不知不觉,他走过了沟沟坎坎,是是非非,终于“五十而知天命”。在他看来,“天命”就是上天赋予他的使命。 他说,自己作为广西人大代表,作为广西壮族人民的儿子,有责任有义务为自己的家乡尽心尽责。 人的精力有限,要尽心尽责必须先理清思路,条理分明,博而后约。吴学斌首先明确了自己应该花大心机,向精品进发,二是选择了山水画作为自己今后的主攻方向,因为山水画意境深远,气魄宏大,能更痛快淋漓地喷涌出画家的创作激情;再者,广西处处锦绣河山,不仅桂北地区“桂林山水甲天下”,而且八桂大地“广西无处不桂林”,比如桂西河池,山山水水一样令人流连忘返,只过不长期以来养在深闺人未识罢了。 吴学斌在阳朔任职时,利用假日常常采风写生,感到“漓江山水好看不好画”,而且画的人太多了,难出新意;可一个机会打通了他山水画创作的思路——2003年,河池人民选举吴学斌为广西的人大代表,令他感动不已,他有生第一次去到河池,为那里朴实的民风和奇山妙水激动着,产生了艺术创作的冲动。这里的人文山水风光,不身临其境是想像不出来的,而能表现心境与画境归一的艺术形式,恐怕只有中国山水画了。 于是,吴学斌向河池党委、政府领导们提出了举办“锦绣河池——中国画名家画河池”活动的建议,随即得到了连声叫好的大力支持。今年6月底,他利用自己的人脉,以自己的人格魅力请来省外10多位及区内40多位山水国画家,而艺术家们所有人不提酬劳,不谈条件,浩浩荡荡来到了河池写生。置身了青山绿水仙境的画家们感慨万端,采风回来后精心创作,很快向吴学斌寄来了画作,目前已经收到作品200多幅;而寄来的作品小到四尺,大至八尺、丈二宣纸都有,大部分是宏篇巨制,且不止两幅,都超过了约定的数量,都为壮美的河池景色折服了! 吴学斌打算,一是在今年10月底在区博物馆举办一次《锦绣河池》山水画展,向全区人民宣传河池,也是河池人民向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献上的一份厚礼;二是将这些画作结集成册,而且编书一事他得亲自操刀,他认为画家中没有人比自己更熟悉河池了。明年,还计划将《锦绣河池》走进北京、天津…… 吴学斌说,他画的河池六甲风光,所卖出的价钱就超过20万元,怎么能单单画人家的山水卖钱而忘记人家的给予。他感恩图报,一方面先后为河池10多个乡镇建了图书馆,并要求65%是农村科技读物,35%是文学、历史等门类读物,而且,农民进馆学电脑不能收钱;另方面利用自己的资源,带领老板们去扶持河池的贫困学校,资助了不少贫困师生。 吴学斌认为,过去是“河池南丹,有钱难返”,现在路通车通,条件不能同日而语,但对于河池的宣传,工作还做得不够。日前,河池党政领导提出的“加快河池民族生态文化建设”的口号,思路很对。作为艺术工作者,河池人民对自己又这么厚爱,“不把养在深闺的锦绣河池宣扬出去,对我来说是一种罪过”,吴学斌说。

第三幅墨宝:大雄 这是黄独峰大师为吴学斌书写的第三幅书法作品。 黄老生前的某一天,他与吴学斌聊宗教话题,谈到佛教中的“大雄”,黄老认为此二字之意,即从艺者应该“像勇士一样勇不可挡”,吴学斌铭记在心。黄老与吴学斌之间话机一直很投缘,于是又为他书写了这一份期望。 吴学斌在完成了12米长,3米高的《锦绣河池》后,业界人士赞誉有加,但他同时感到自己为了臻于“大雄”之境,需要的是屈原般的谦虚与奋斗——“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大雄其外,虚心于内。 他还计划将“锦绣河池”的概念沿伸。在此工作告一段落后,希望下一步主持“锦绣百色”、“锦绣崇左”……之后,是“锦绣广西”走向海外,走向世界,打动全世界,告诉全世界人民,广西不单单桂林山水甲天下,而且广西无处不桂林——这,无疑也是臻于“大雄”的另一种境界。 记者得知,他最近出版的精品、第一幅百米长卷《鱼乐争上图》封面上,是他儿子嘉昕未满九岁时题写的字。吴学斌说,太多大书家大画家都帮我题过字,这次不知请谁了,想想,没有比儿子“大人”更“大”的了;而且,他第二个画室的名字叫“帝鼎轩”,一问,才知“帝鼎”是他儿子在呀呀学语时念“电灯”二字的发音。孩子是希望,“帝鼎”寓光明。 “鱼乐争上”,“帝鼎”,吴学斌说那也是一种“大雄”。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