妙笔含奇气 墨韵存余香
——青年书画家于峰作品赏析
胡立之
“生命有限亦无限,历史无情还有情。薪尽火传光不绝,长留青眼看春星。”这是已故艺术家王季思教授写给学生的一首诗,充盈着仁者不忧的乐观,智者不惑的慧觉,是对一代新人继往开来的殷情厚望。这首诗也确切地表达了我的心情,于峰读中学时,我们曾一度有过师生缘分。多年不见,如今面对他的一些书画作品,感受颇深,作品具有很强的视觉效果,沉厚而不失潇洒,气韵纵横,卓然不俗。
于峰,笔名愚风,号大愚。举止儒雅,待人诚挚。在与他的接触中,感觉他为人处世低调,由于个性使然,有些与当下时风不相符。以其号可以看出,于峰乐于、勇于以“愚”自恃,更是以“愚”为本,苦诣经营。故能避开世俗,埋头做功夫,从古人处、碑帖中汲取营养。能以能者为师,好交结贤智之士,取人之所长。于峰对自已的要求较高,这得益于他的眼界,他能在理论学习中提升综合素质,在创作实践中深化艺术造诣,正沿着有德有艺,有学有术,能继承、能创新的方向健康成长,是令人赞赏鼓舞的。
于峰自幼便爱好书法,与翰墨结下不解之缘。笔墨艺术诚然已经成为他生命中不可或缺的一部份。初学颜真卿,尤致力于勤礼碑,后又师法褚遂良、王铎、傅山等,获益颇多。一方面,他坚持不懈的临习,汲取古代优秀法帖的精髓;另一方面,他师法自然,用心体悟天地万物之美,从中捕捉灵感,在传统作品和现实生活中获取新的艺术张力。
人品与书品紧密相连,从他的作品中,可以看到其乐观、通达、激扬的个性特征与人生态度,看到由此而形成的忘我、无我的艺术境界。他尽情驰游于“黑白”世界,乐此不疲。
博大精深的书法艺术植根于中国传统文化的沃土之中,于峰深深懂得这一点,并广泛吸取各方面的营养。他对书法的理解是:法度、情性二者不可偏废,倾向于书法艺术的纯粹性。其书法作品重神采、气韵、章法,取法高古,自然率意,追求作品的艺术感染力及豪放洒脱的书风。著名女词人、书画家宋亦英对他的书法作品曾有赞语:“有书卷气,倘假以时日,前途未可限量。”,并多次书信鼓励,勉其刻苦钻研多学习,勤于探索多实践。前辈的谆谆教诲,于峰自然铭记心中。
于峰主攻中国山水画,他从小生长在古徽州歙县,黄山、新安江秀美旖旎的山水风光,让他流连、痴迷,常常徘徊在古村残垣断壁间,被历史故事所深深感染。于峰平生最服膺黄宾虹的人品、艺品之魅力,其“浑厚华滋,润含春雨”的艺术境界指导着他不断地去探索,去感悟。以师古人与师造化相结合,力求作品意境清远,风致简逸。他的《溪山深处》、《松山幽居图》等国画作品,重现了那种“烟树云峰意态闲,人家多住碧溪湾”的景象,且有“欲吞墨海凭谁得,只在宾虹二米间”的艺术境界。他的画有宾虹的浑厚、有石涛的野逸、也有米家的氤氲,他以书法入画,线条遒劲而灵动,他画中的点既是笔又是墨,主要表现草木树叶,也可代替山石皱法,墨点、色点层叠,点的大小、干湿、浓淡、疏密,变化多样,几乎布满画面,然而却繁而不乱,密而通透,层次丰富,蔚然深秀。综观他的整个发展过程,构图和笔墨语言并没有完全走向抽象化、符号化,山石树木画法仍然遵循着中国山水画传统的笔墨规范,但可以看出他不变中求变的良苦用心,体现了更多的文人化的笔墨情调,也使他在文人画与画家画之间走出了一条属于他自已的路子。用他自已的话说就是要水到渠成,欲速则不达。
创新,是艺术进步的阶梯;进取,是排除困难的信仰。期待于峰创作出更多书画佳作,让激情在艺术天地燃烧得更加绚丽。
于峰山水画作品欣赏
于峰山水画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于峰山水画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于峰山水画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于峰山水画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于峰山水画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于峰山水画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于峰山水画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于峰山水画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于峰山水画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于峰山水画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于峰书法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于峰书法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于峰书法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于峰书法作品欣赏(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编辑)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网庆四周年画家推广作品130913-调整181127)
中国山水画艺术网声明:中国山水画艺术网登载此文出于传递更多信息之目的,并不意味着赞同其观点或证实其描述。文章内容仅供浏览者参考,不构成投资建议。投资者据此操作,风险自担,和本网站无任何关联。本网发布的讯息您如发现侵犯您的著作权,请及时和我网联系,在提交相关证明文件后,我网会选择删除。如您想转载本条信息到手机微信或微博,请在网页下端左侧点击“分享到”自助转发,或关注本网微信公众号zgsshysw。